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佘一
“魅族这个手机品牌居然还存在?”
这是一位普通智能手机用户,听到有关魅族最新发布会消息后的惊叹。
时间来到2014年9月,那天是魅族MX4发售的日子,而我的一位同事在当时绝对是资深“煤油”,被他拉着一起来到了魅族专卖点门口,还记得当时排队的人很多,而身着“紧身超短连衣裙”的模特更是让现场氛围达到极致,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魅族手机。
在我的认知中,当时国内市场智能手机的选择“并不多”,特别是4000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基本就是苹果与三星二选一,而我选择了三星。与我当时使用的三星note3相比,MX4更厚但也更轻,而书本式的包装、flyme简洁的操作界面及仅三星note3一半的售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过境迁,三星已经慢慢退出了中国市场,而魅族也即将迎来“改弦更张”后的第一次全新起航。
魅族不再是那个魅族,江湖也不再是那个江湖
魅族崛起于国产智能手机第一次更新换代的大周期中,是由“中华酷联”迈向“华米OV”的开始阶段,起步比小米、vivo更早,却未能把握时代更替的大潮并成为其中之一。
M8的诞生使魅族“出生即巅峰”,“国产手机颠覆者”、“改变行业的存在”、“中国的苹果”等多种称号,但荣誉并未一直伴随魅族,当竞争对手们纷纷销量破千万时,魅族的销量不过200万。
直到2014年黄章回归后,2015不仅出货量翻了3.5倍突破2000万台,且获得了来自阿里的5.9亿美元融资。2016年一年内发布会数量超过14场,销量来到2200万台,魅族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巅峰”。
2017年是智能手机“涨价潮”开始的一年,随着“全面屏”、“屏下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高端市场”的大门正被各大手机品牌逐一开启,“蒸蒸日上”的魅族当然也想从中分得一杯。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魅族走向了下坡路。2016年的大规模扩张压榨了魅族大量精力、财力,虽说销量有所增长,却远不及预想。
黄章再次回归,人们以为他能再次力挽狂澜时,不知不觉魅族却已站到了悬崖边。而迈入“高端市场”的这一举动,也让魅族陷入之后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停止“机海战术”、裁掉了代表中低端的“魅蓝”系列、与阿里闹掰,而一手拉起“魅蓝”和引来阿里投资的李楠,也成为黄章口中的“废材”。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Pro7并没有如想象中一样一飞冲天,也直接导致了魅族销售副总裁褚淳岷的离职,然而这只是魅族下坡路的开始。
用户感受是最直观的,绝大部分用户认为与以前的产品相比,魅族越来越“糙”,质疑声开始超过赞赏。比如2018年和2019年发售的15及16系列,更是被戏称为“发布就过气”,在硬件缺乏竞争力、价格虚高、设计落伍等等因素下,到2020年魅族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100万台,不及巅峰时的1/22。
当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再一次经历大变革,由“华米OV”时代走向了“VO荣米”时代,而魅族再一次没能搭上时代的班车。有人调侃说“魅族是国内第一个做智能手机的,但魅族能把自己活成这样也是挺厉害的。”
去年在魅族被吉利全面收购后,正式进入“后黄章时代”,有不少人认为魅族将获得一定的竞争力,但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乐观,只因魅族不再是那个魅族,江湖也不再是那个江湖。
重启高端,魅族有点难
自从2021年3月魅族18发布后,魅族就开始断代了,整个2022年魅族没有发布新机,但有关于19的消息从未停止,期间官宣、已经生产、即将发布的小到消息层出不穷,实际上在2022年年底的魅友大会上,魅族就表示已经取消了“魅族19”。
与此同时,有关魅族20的消息也被放出,直到前不久终于确定魅族20将在3月30日发布。
而超长预热周期所带来并不是热烈的追捧,每一次的反而都变成“煤油”们宣泄的渠道,以至于在3月初,魅族科技助理副总裁万志强不得不亲自下场安抚情绪。
3月8日,星纪魅族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星纪魅族由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融合而来,也更换了全新的LOGO,再加上新理念、新团队以及新产品,“5新魅族”正式开启了重生。
据目前的相关爆料来看,魅族20的基础版定价将在3500元左右,高配版将接近或超过4000元,魅族再次起航与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市场正处于各大品牌再次集体上探高端的节点。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的沈子瑜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魅族要在三年之内回到国内中高端市场前五的位置”。星纪魅族手机事业部总裁黄质潘也表示“未来3年内,魅族手机只做中高端”。
但数据显示,2022年魅族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占比不足1%。
似乎上一次的失败与全新的魅族与沈子瑜已没有了多大关系,但没有“自研芯片”、没有“联名镜头”、甚至连原有的用户也所剩无几,虽然我们从不已这些要素来鉴定一款智能手机是否高端,但缺乏这些内容的智能手机肯定难提高端。
因为从魅族的“一生之敌”—小米身上,我们已见过了类似的故事。
在后华为时代,2022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集体冲高失败,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市占率更胜从前,而行业其他玩家所面临的问题也将是魅族即将面对的问题。
首先是大环境中“宏观经济下行和消费需求不振”,智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在被不断拉长,加上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即便是强于苹果对此也表现得束手无策;其次是当前智能手机领域已经进入“通用技术竞争的维度”,即一旦有厂商突破某方面的瓶颈后,其他厂商变会马上跟风效仿,于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变成常态化,谁也无法脱颖而出。
最后,作为消费者,至少以我个人来说,非常迫切地希望能有另一个能跟上华为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要我用4、5千甚至5、6千去购买当前任意一个国产品牌的旗舰手机,我是不愿意的,原因很简单,理智告诉我“他们不配”,因为他们从未展现过与华为一样的能力,将国产智能手机带入一个全新高度。
所以像我一样既不愿选择苹果,也不愿选择三星的用户正面临“无机可换”的尴尬。魅族想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很困难,当然换句话说,只要沈子瑜能解决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站稳高端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前辈黄章”没能解决的问题,小8岁的沈子瑜大概率也无计可施。
魅族的未来喜忧参半
按照沈子瑜的说法“星纪魅族会有三大核心战略:手机/车机、XR技术及前瞻技术(涵盖芯片研究、操作系统研究、新能源整车技术研究等)。”
而当前与魅族最近的无疑就是“机车”业务。沈子瑜曾任职于上海通用,并参与了上海通用汽车“安吉星“筹备项目组,参与通用安吉星OnStar系统在中国的部署和集成服务上线。
然而,坏消息是安吉星的成果有目共睹,几乎很难为魅族接下来的机车业务提供太多帮助。好在当前魅族已经解决了资金及应用落地的问题,且不同于其他绝大部分品牌的机车合作关系,沈子瑜有着“天然”的倚靠。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沈子瑜未来将面临着更大挑战,一是来自“老对手”小米、二是“老王者”华为。而显然,当前魅族的模式更偏向后者,成为第二个华为?似乎是个不错的方向。
按照魅族的设想,2023年会先铺设400家线下服务中心,其中包含90至120家体验店,比如武汉即将开设的旗舰店占地800平方米,店内包含了车机展示、汽车、手机、XR等各类产品。未来3年类似这样的店要建1000家。
最新消息是,在车机领域华为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早两天AITO汽车在微信、微博等多个平台上最新发布的海报和文案里,“HUAWEI问界汽车”已取代了过去的“AITO问界汽车”字样。
沈子瑜能否获得这样类似的主动权还存在一定疑问,当然魅族在车机领域自身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就是有足够丰富的落地平台。有消息指出,魅族FlymeAuto车机系统,就将率先用在领克全新中型SUV车型DX11之上。
至于通过车机路径,吉利广泛的用户群能否使魅族手机达成质变?在“买车送手机”、“硬件生态互融”等一系列促销段和时代背景的糅合下,确实将一定程度的变为魅族手机的优势,但或许也是“槽点”。
从“机车”开始,逐渐成为更多终端平台的介质,这是魅族未来的思路。就像沈子瑜在采访中强调“未来魅族将不只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配合星纪魅族集团的战略目标,成为一个专注消费电子全链路创新,打通手机、XR、汽车等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界限,实现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超级协同的品牌。”
设想没有问题,但对于现阶段的魅族来说,实现它还缺乏一个庞大的开放的生态族群,单靠吉利恐怕远远不够。并且这并不能成为魅族手机成功走向高端市场的关键。
“用三年时间重返高端前五的目标”,这意味着魅族的野心是取代苹果及“ov荣米”重的任意一家,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沈子瑜想得有些简单了,或许当前魅族应该趁着其他品牌盯住高端市场之时,“偷袭”他们的基本盘,让魅族重回主流视野或许比让魅族一步登天来得更加容易,也更加实际。
总而言之,魅族的全新起航仍面临诸多挑战,至于能否重新变成当年挑战苹果的“先驱”这不应考虑,务实点“活下去”或许才是沈子瑜的现实。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