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张
热门剧集IP衍生出来的电影,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影市迎来“剧改影”小高潮。《想见你》《爱很美味》等剧集的衍生电影相继在院线上映,另有消息称,《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一闪一闪亮星星》《扫黑风暴》等爆款剧集的电影版均在开发制作中。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剧改影”的成功案例却少之又有少,《爱很美味》推出电影版,剧版评分8.1分,影版评分7.8分,看似保住了口碑,但上映一周票房只有1200多万。《想见你》电影版也难逃“改编魔咒”,票房虽然不错取得了4.03亿元的成绩,但相较剧版9.2的超高评分,口碑却是两级,豆瓣评分仅过了及格线。
从小荧屏到大银幕,影剧联动挖掘IP价值,自带一定的热度。但影剧联动的弊端也随之而来,从整体上来看,剧改影往往很难达到前作的口碑和热度,成少败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编才能为原作增色,而非沦为“割韭菜”的粉丝狂欢呢?
跨媒介再创作并不简单
2021年,《爱很美味》在不被看好,没有大体量投资,没有强卡司阵容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在当时成了一匹黑马,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4分。热门剧集积累下来的强大观众群和观剧热度,这就让“剧改影”变得顺理成章,紧接着第二年该剧主创就宣布拍摄电影版。然而上映的影版《爱很美味》并没能延续剧版的热度,上映之后很快却被打回原形。
究其原因是《爱很美味》电影版不像电影,更像剧版是延续,缺乏一种“剧场版”的买票必要性。
剧集和电影是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剧集可能更像“流水席”,几十集需要不停的上新,刺激观众继续追剧,而电影是100多分钟的“大餐”,需要考虑更多的受众,三个人物三条线插科打诨电视剧还行,电影就会主次不明,甚至有点“流水账”。
比如夏梦、刘净、方欣三人在剧中的设定、个性、以及与男友的发展、选择,都是明确的。但是到电影里,没看过剧的,给到的代入时间不充分,看过剧的,又感到重复性很大,不过瘾。而且电影频繁使用段子和网络热梗,消解了剧版还算接地气的特点。
综合以上原因,不少观众给出的评价是“不烂,但没有必须去影院的理由,更适合上线之后下饭看。”
同样是从热门剧集改编为影版的《想见你》,也是剧改影“不成功”的代表。剧版播出时被称作“烧脑神剧”,同名电影却遭遇口碑两极的争议。影版《想见你》虽然延续了剧版的“穿越”概念和人物,但100多分钟的时长很难讲清楚一个“莫比乌斯环”的故事。
另外,主创太执着于为了回馈剧迷,重复使用了太多剧版的镜头,为了悬疑和玩时间线,又制作许多尴尬的情节和逻辑错误,故事趋于扁平,少了让人深刻的情感留恋,也导致非剧版观众表示“看不懂”。
感情线上,电影版想见你一开场,男女主角就顺畅的相遇、恋爱、接吻,少了冲击力……然后是陈雨萱不停思念已经死去的李子维,剧情一路走下来,不但没有张力,只有突兀和满满的问号。
从剧版到影版,沿袭人物设定与情感逻辑,是创作者对剧粉情怀的呼唤,但剧改影需要的不仅是情怀因素,影版能否获得同样出圈的口碑,还要制作方对原作再创作的能力。
过往的成功案例中有哪些可以学习的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搞砸的状况呢?在成少败多的案例中,也有电影人找到了一些成功之道……
首先,在保持原作基本风格和主旨理念的基础上,剧集题材要保持新鲜感。
例如,剧版《悬崖》的电影《悬崖之上》,没有将剧版故事延续,而是将《悬崖》与《悬崖之上》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两部作品中都有重叠的人物,讲述的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影版故事背景艺人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影版的故事主线是我方的四名优秀特工空降东北,去完成“乌特拉”行动,地下党周乙潜伏在敌人内部,对内打探情报控制敌军局势、暗中破坏,对我方同志悄悄提供帮助。
而剧版《悬崖》,故事主线主要表现周乙当时的危机四伏,空降至警局特务组担任要职,他和宋佳扮演的顾秋妍假扮夫妻,前半段主要任务是为山上抗联同志送一批急需的医药物资,每天都胆战心惊,就像走在悬崖的边缘一样,终日提心吊胆。
两者虽有一样的背景,但不一样的故事线,给人带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对没看过剧的观众也十分友好。
刚刚上映的剧场版《灌篮高手》,以湘北大战山王比赛为主线,讲述了宫城良田的个人成长史,也侧面展现了点每个队友甚至对手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丰富了这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另外虽然时隔27年,井上雄彦依然用丰富的分镜,优异的视听语言,酣畅淋漓的配乐,调动着观众的情绪,看得人激情四射。
再次,适当的冒险会给衍生剧和衍生电影带来惊喜,可以适当改变故事发生的地点、内容和演员阵容的方式。
比如影版《使徒行者》主演阵容换成了古天乐、吴镇宇、张家辉和佘诗曼,但故事的内核依然保留了原版中的“找卧底”。电影中有疯狂的赛车边沿现场和炫酷的滑翔伞降落,更有紧锣密鼓的枪击场面,并在三位影帝的演绎之下,人物显得更加成熟立体。
反观影版《爱很美味》《想见你》,主创都是原班人马,过于保证了原汁原味,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核心设计都和剧版相似,没有进一步升华故事格局,最后只能沦为粉丝的狂欢。剧改影本身是一种创作者的捷径,在获得关注度的同时,后期的口碑是否能跟上也是对创作者的考验。
剧改影赚钱了吗?
“剧改影”的口碑虽然大多平平无奇,但票房成绩却可圈可点。
以小博大典型便是《煎饼侠》总票房为 11.6 亿,5000万的成本,为出品方万达带来近4亿元的净收入。《想见你》最终票房4.03亿,片方分账1.44亿,从这个成绩来看,投资方万达应该能盈利,具体利润还需要等万达的财报公式。《使徒行者》最终票房6.06亿,投资方分账得2.39亿,有媒体透露其成本大约在5000万左右,片方邵氏大约有1.89亿利润。《悬崖之上》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出品,成本不约为1.67亿,片方分得4.28亿,稳赚不赔。
另外《最好的我们》《北京爱情故事》等小成本爱情片,也都破4亿,累计票房分别为4.17亿、4.06亿。
相比其他《爱很美味》票房表现不如预期,但这次失利,对那些趁机想“赚快钱”公司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多数同行对这种模式并不看好“剧和电影有两种不同的目标观众,比如《狂飙》今年这么火爆,突然宣布拍摄电影版,或是在第二季开拍之前插入一个电影,效果会怎样也很难预计。”
说到底电影能否延续情怀,最终还要靠内容的呈现。
长久来看,这样的“赚快钱”“割韭菜”的方式是在消耗观众对电影的信任。虽然短期内,还会有更多的电影将与影视剧融合,但创作者除了考虑要最大程度开发一个作品的商业价值,更应该往故事的拓展方面使劲。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