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开始看到这家店招牌的时候,对云这个字产生了一点点误会。
我当时的想法是:不愧是数字时代啊,连饺子都可以上云了。
【袁记】这种古典的中餐店取名方式,会让你觉得这好像真的是一家老字号。
加上这个【云】字,你又觉得这是一家科技赋能的老字号。
云饺子,不他喵就是看吃播吗?
2
它卖的不是食物,而是大妈的手工。
从这个角度说,袁记云饺改名叫袁大妈也没啥问题。
袁记水饺有两种店,一种只做生食,现场不给煮。
另一种是可以外带,也可以现场煮好吃,当然也会做熟食外卖。
熟食外卖针对的是价格相对不敏感的客户,生食水饺面对的是那些相对觉得可以麻烦一些、但希望价格会低一些的客户。
它主打的就是生饺子、生云吞。
杭州目前也开了大很多店,下午五六点能看到生食店门口排队。
每家店不管多小,都会有个透明的大操作台,几个大妈在里面包饺子。
可以说,袁记云饺把饺子玩明白了。
饺子,一定得配大妈现包。
饺子在国内很多地方,不单单是一种主食和碳水化合物,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家的图腾。
尤其是春晚这么多年,把【吃饺子=团圆】这种公式烙在了很多人的脑子里。
很多北方打工人在大城市里漂泊,思乡情切,就会很想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七夕吃饺子,圣诞节也吃饺子,聚会吃饺子,送家人出门吃饺子,接家人回来吃饺子,好事儿吃饺子,啥事儿都要吃饺子。
既然是图腾,就要有繁琐的仪式和相应的氛围。
如果从冰箱里拿出来一盒带着包装的速冻饺子或者云吞,然后下锅里,也不是不行,但就会感觉这包水饺是没有灵魂的。
吃了,等于没有吃。
但是如果自己全程做饺子,又太麻烦了,不太现实。
最后的折衷方案,是买现包的饺子,回去煮一碗,制造一种家的氛围感。
于是,就有了袁记云饺。
在透明的橱窗里,大妈们熟练地包好一个个皮薄馅儿多的饺子。
那些速冻的馅儿和饺子皮,被大妈温暖双手注入了灵魂,活了过来,解除了封印。
成为了活水饺,活云吞。
此时,袁记云饺已经不是饺子馆,而是“家人体验馆”。
你付的不是饺子的钱,你是付费看大妈们包饺子,体验有人给你包饺子的“家人感”。
一个饺子折合2块上下,你会觉得贵。
但你买个家人感,是不是会觉得这个氛围感很划算?
愿者上钩,愿者上钩。
3
生活已经钢筋水泥的森林,工作已经是全自动PUA,食物能不能留点手工业的痕迹。
很多人去排队买现包的水饺,就是对食物工业化的反抗。
但这种反抗又充满了荒诞。
因为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袁记云饺的馅料、皮都是预制好的。
都是有保质期的工业品。
你说它是速食吧,它确实是当着你面现包的。
你说它是现做吧,它又是中央工厂配送过来的馅料和饺子皮。
你想骂它吧,它说自己一直说的就是现包现煮,没说现场剁馅儿。
然后你也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它可以快速开出这么多店了。
要是把饺子制作全流程都放在店里,店面积要更大,人力成本要更高,而且出餐速度也会快速降低。
关键是,不走这个路线的话,卫生和味道也不够标准化,不可控。
另外消费者也认,就挺好的。
于是预制菜+预制菜+手工撮合=手工。
从这个角度而言,袁记云饺的设计确实也是合理的。
比起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的各种外卖,袁记云饺已经算是比较实在的了。
他们卡了这个BUG。
但有BUG的也不是他们,是这个打工人没空做饭的魔幻的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