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电商圈、互联网圈热议的话题就是一个:拼多多。
在盘前,拼多多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实现收入688.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3.9%,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的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47%,净利润率为22.6%。
美股开盘后,拼多多股价大幅飙升,截止收盘时大涨18.08%,市值高达1846.74亿元,已经逼近阿里巴巴。
业界又开始讨论那个话题:拼多多为什么这么厉害?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笔者却关注另一个事情:拼多多Q3的整体业绩远超预期,说明市场此前对多多跨境盈利能力的担忧有多么错误,市场需要重新认识多多跨境这个仅成立一年的业务。
多多跨境是从1到10,而非从0到1
多多跨境,在海外称为Temu,之所以会引发一些疑问,实在是其发展速度太快了,犹如一场旋风席卷全球。
上线不到半年,Temu就登上了美国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年度冠军赛(美国超级碗),在美国市场,Temu在App Store上很长时间都位列下载量第一;在英国,Data.ai对英国电商购物应用程序的数据统计显示,Temu在英国的下载量已超过764万次,连续五个月蝉联英国购物应用下载量榜单的冠军;Temu同样成为2023年前三个季度法国市场上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
据了解,截止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经深入到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地区。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
这样的情形实在令很多人难以理解,尤其是海外人士,更是很难理解一款中国的应用为何如此狂飙猛进。但是从拼多多三季度财报来看,虽然没有披露国际业务的数据,但整体如此出色的业绩,尤其是从多多跨境去年9月上线以来拼多多每一季都有高速增长的毛利润,都充分说明:多多跨境不仅没有拖累拼多多,反而是拼多多强劲的新增长引擎。
实际上,Temu的狂飙一点都不难以理解,因为其根本不是一个从0到1的新事物,而是站在拼多多的“肩上”,是从1到10。
这个“1”,是一支历经市场锤炼、极具战斗力的团队。拼多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说多多跨境是拼多多的第三次创业。不过,和之前两次不同的是,多多跨境由前两次创业的拼多多主站和多多买菜的精兵强将带队,团队普遍都有自主站建立时期就沉淀的经验,就有对全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深刻理解。换句话说,这批人是久经风霜、经验丰富的老将。
这个“1”,是拼多多对供应链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多多跨境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在海外消费者和中国制造工厂之间搭建起一道桥梁,这个模式有赖于两点,一个是对海外消费者的理解,另一个是对传统外贸和跨境电商供应链痛点的洞察和解决。拼多多正是洞察并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质价比的需求,实现了崛起,海外消费者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而跨境电商的供应链虽然难,但和国内的电商供应链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多多跨境是在拼多多的成功基础上孵化的业务,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有意思的是Temu的名字由来,其来自“Team Up,Price Down”,这就是拼多多“拼着买,更便宜”的翻译。这再次说明,多多跨境本质上是站在拼多多基础上的创新。
多多跨境的想象力有多大?
我们再来看一下多多跨境的模式,到底本质是什么?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来看看跨境电商的市场空间。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同比增长9.8%。然而,这个数字仅占我国整体外贸进出口的5%左右。
这说明什么?说明跨境电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占比这么低,是因为有很多痛点。中国制造业发展强劲,但是中国商品要想出口到欧美国家,如果采取传统外贸的模式,需要经历所谓一系列中间商的不同环节,这不仅提升了商品流转的成本,而且影响了效率;如果在海外平台开设店铺,需要应对高额的运营成本;如果自己建站,又受困于线上运营和流量获取。
多多跨境的出现,就是切中了这些痛点,打掉中间环节,让海外消费者和中国工厂可以直接连接。而且,其推出的“全托管模式”大幅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商家的出海门槛,多多跨境提供网站引流、店铺运营、跨境物流、法务知识产权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而商家只需要做好研发、生产的本职工作,就能轻松出海。双方等于是各司其职,都能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柔性供应模式”和“JIT(先出单后发货)预售模式”也是多多跨境的两大创新模式。前者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快速响应,识别、归集不同国家市场的消费需求,给商家带来长期、稳定的订单。后者让商家无需提前备货到仓,而是可以看到订单后再发货,相当于是C2M的消费者反向定制。这两种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商家的风险,实现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正是这诸多创新的加持下,多多跨境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商家出海的方式,出海门槛大幅降低的同时,商家还能有稳定的钱赚,而海外消费者也能享受到物美价优的中国商品,一个良性的飞轮效应已经形成。
显然,当这个飞轮转动,多多跨境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考虑到海外消费者的巨大需求释放,多多跨境业务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这样说,多多跨境正在成为拼多多的新增长引擎和第二个利润中心,是拼多多电商主站之外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后记:再造一个拼多多
说实话,在几年前,我做梦都很难想象拼多多的市值能四倍于京东,能逼近阿里巴巴。现在复盘来看,拼多多之所以能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电商格局已定的情况下逆风翻盘,是因为其准确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真正痛点,采用非常规的举措化解了痛点。
比如拼多多起家的农产品业务,就是看到了消费者无法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痛点,所以深入到农产品的源产地,连接起地头到餐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优质、新鲜、健康消费的需求;比如拼多多看到了消费者在购买iPhone等高客单价商品时希望更实惠的需求,推出百亿补贴,让消费者“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比如拼多多看到了消费者对于网购有担心,于是推出的“仅退款”等一系列“好服务”彻底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多多跨境的迅猛发展,同样如此。一头是海外消费者渴望物美价优的商品的需求没有充分满足,另一头是中国制造业商家出海扩大市场面临很多困难,拼多多依靠自己的供应链积累,将两头连接起来,解决了两头的痛点,也激活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赵佳臻说,未来将始终与广大消费者保持共情,继续从普惠和立足民生出发,充分尊重每一位消费者的每一个需求,持续提升多实惠与好服务的易获得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这段话里藏着拼多多始终能引发市场想象空间的原因,那就是与消费者保持共情,总是能不断发现消费者新的痛点,并用高质量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
在中国市场上,拼多多造出了一个拼多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多多跨境将能再造一个甚至N个拼多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