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破局,Bhout、Fiture、Keep亦步亦趋

用AI破局,Bhout、Fiture、Keep亦步亦趋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时代一直在变迁,人们追求美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随着庞大的健身人群释放出强劲的消费潜力,诸如Bhout、FITURE、KEEP等智能健身科技企业也在逐步崛起,它们不断更迭的智能健身产品,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智能健身市场规模的增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健身器材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为628.5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4年将达799.6亿元。艾瑞咨询也曾预计,中国智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100亿元,增至2025年的820亿元。

在此背景下,海内外互联网企业相继进军智能健身领域。例如:苹果推出健身服务(Fitness+),可以与手机、iPad、Apple TV等多款硬件互联互通;小度科技发布新产品,添添智能镜;小米推出米家动感单车(自发电版);咕咚携手75派,联合推出新品S7智能跳绳。

眼看,智能健身硬件需求不断增强,资本注资、巨头布局,一片大好光景,然而这条正变得越来越热闹的智能健身器材赛道上,却有人在欢喜,有人在忧愁。

Bhout 智能拳击沙袋“小火”

近期,一家AI拳击沙袋品牌获奖又或融资突然爆火,在智能健身领域掀起了小高潮。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23年度最佳发明榜单”,评选出200个具有开创性的发明,“Bhout”的拳击沙袋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AI拳击沙袋品牌Bhout宣布获得1000万欧元(约7802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通过此次融资,Bhout将扩大其运营规模,探索全新的业务模式并推进当前战略市场的国际化计划。

作为一个新颖的智能健身产品,AI拳击沙袋的用途和效果备受非议,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它将是下一个AI健身爆款,也有人觉得有一个鸡肋产品出现了。据了解,“Bhout”的AI拳击沙袋配备人工智能、各种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3D摄像头,可以测量每次击打的准确性、力量、速度和技术。

有意思的是,基于智能硬件,Bhout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搜集的数据创建个性化的培训体验,拳击手还可以进行虚拟实时比赛,并通过积分来兑换奖品。也就是说,AI拳击沙袋既是健身器材,亦是游戏产品。

对于拳击手来说,拳击沙袋的智能化升级,有利而无害,只是能否达到科学指导的作用,仍是个问题。

一来,AI拳击沙袋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拳击动作、力度和速度,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给出即时反馈,有助于用户不断改进拳击技巧,提高训练效果;二来,AI拳击沙袋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历史数据,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高锻炼效率;三来,AI拳击沙袋具备娱乐性和激励性,可以增强用户的锻炼兴趣,帮助他们保持运动积极性。

对于AI拳击袋厂商(Bhout)来说,AI拳击袋带来了许多新的商机,但也需要面对技术、市场和运营等多方面的挑战。AI拳击袋彰显了厂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实力,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亦可以为公司带来创新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不过,AI拳击袋的商业化探索才刚刚开始。Bhout不仅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还要考虑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另外,拳击沙袋领域,FightCamp、Liteboxer这两个适用于家庭场景的智能拳击运动项目也获得过融资,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是个挑战。

可谓,悲喜不相通,这边AI拳击沙袋因为其新颖性备受关注,那边智能健身镜则热度降温,逐渐熄火。

Fiture智能健身镜“熄火”

智能健身镜市场从爆火到遇冷,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三年前,在智能健身镜开创者Mirror的带领下,FITURE、咕咚等健身行业头部企业,和百度、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一蜂窝的涌入智能健身镜赛道。据新经济沸点统计,从2020年到2021年间,多家公司频繁进入这个赛道,咕咚fitmore、乐刻LITTA Mirror、数智引力Imbody、百度的小度添添等等。

三年后,智能健身镜产品声量越来越低,有的甚至销声匿迹。在海外,智能健身镜的“鼻祖”Mirror惨遭投资方lululemon抛弃,正加速走向没落;在国内,小米、华为传闻中的智能健身镜不见身影,咕咚fitmore、乐刻LITTA Mirror等产品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智能健身镜市场遇冷,头部健身镜创业公司Fiture的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3月,界面新闻曝出Fiture关停了大部分北美业务,裁撤了近百人。去年7月,Fiture也被传出裁员信息,涉及人数超过500人,主要为国内业务一线员工。

要知道,Fiture曾是资本的宠儿,短短三年时间就走上裁员的道路,必然是遇到了“难关”。资料显示,Fiture 成立于至今共完成四轮融资,包括2019年8月的天使轮、2020年9月的A轮、2020年12月的A+轮、以及2021年4月的B轮,总数额近4亿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智能健身镜退潮了,殃及的不止Fiture一家,而是所有玩家。

价格高、竞品多、使用体验差是智能健身镜退潮的直接原因。智能健身镜价格普遍较高,对于广大价格敏感性用户不友好,尽管后来价格有下降,但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买单了。据了解,市面上的智能健身镜产品价格普遍在数千元,而FITURE最贵的一款产品定价更是高达7999元。

AI技术稚嫩、硬件技术平庸、健身内容乱收费,是智能健身镜无法继续“长红”的根本原因。从当下产品来看,智能健身镜AI技术仍未达到足够成熟的水平,无法完全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健身体验的需求,此外摄像头的分辨率、传感器的准确性等硬件问题,减弱了用户对其实用性的信心,健身内容服务乱收费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当下,智能健身镜的火苗还没有完全熄灭,未来Fiture智能健身镜需要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改善硬件设备的质量并优化健身内容的收费模式,才能推动智能健身镜市场的持续发展。

KEEP智能健身生态“遇坎”

智能健身领域,Bhout喜,Fiture愁,Keep在硬扛。

今年3月份,Keep推出全新智能硬件体感运动主机Keep Station与划船机“A1”。Keep Station是一款家庭运动场景下的智能交互设备,对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进行精准识别和实时指导,还具备四大内容产品,可以提升运动体验。划船机“A1”则是Keep 首款专业版划船机,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新一代划船机产品。

Keep Station与划船机“A1”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KEEP的智能健身生态版图,但两者的销量中规中矩,没有如Keep期待的一样,成为智能单车之后的爆款单品。

过去几年,Keep通过围绕家庭场景为主的智能健身硬件和在线健身软件展开双重布局。一方面,陆续推出跑步机、椭圆机等多类运动器械,覆盖多个运动场景,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Keep化身数据管家,收集和分析用户运动数据,为每个用户定制科学的运动方案,提供数据健身服务。

Keep试图通过打造软硬结合的产品矩阵,构筑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但此举进度缓慢,而且尽管成功上市,但Keep的财务状况并不可观。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Keep总收入9.85亿元,同比下降2.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2.23亿元,同比下降29.7%。

在构建智能健身生态的过程中,可以说Keep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前行。那么,死磕智能健身硬件的Keep,还有赢面吗?答案是:有的。

一是,智能健身硬件市场仍有增长空间,而Keep在品牌知名度、产品创新能力均有竞争优势。随着人们对健身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智能健身硬件市场在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但Keep产品在功能、技术和用户体验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有赢的几率。

二是,Keep构建完整的智能健身生态,可以更好的留客获客,提高用户黏性。Keep将其在线健身社区与实体健身设备结合起来,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升用户留存率。除此之外,布局智能健身硬件后,Keep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用户行为信息,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提供数据依据。

尽管智能健身硬件市场竞争激烈,Keep走得不算顺利,但是通过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品牌影响力,Keep仍然具有赢面,并且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狂飙之后,终需一步一量

智能健身硬件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智能健身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健身镜、智能单车等。这些产品或“小火”或“大火”,引起了一波又一波智能健身浪潮。

然而,这种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且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体验不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等。想必,大多数人都曾听过,智能健身镜课程费钱,智能单车落灰了,智能手环不好用等等吐槽。

因此,Bhout、Fiture、Keep等智能健身硬件厂商最终需要从狂飙式发展的节奏中,回到稳扎稳打的发展节奏。

首先,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来不断改进和创新,并且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品质,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打造差异化优势。其次,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持续地用户沟通和反馈来改进产品;同时善用营销策略,通过多种渠道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健身硬件的成功还依赖于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智能健身硬件厂商应该积极与供应链、零售商、第三方开发者等生态伙伴密切合作,并将智能健身硬件与健身训练、营养管理等方面相结合,通过拓宽服务范围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并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加收入并扩大市场份额。

总而言之,Bhout、Fiture、Keep想要让智能健身硬件单品爆火并不容易,而要实现“长红”更是具有挑战性,一路狂飙之后,终需一步一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12月4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4日

相关推荐

  • 绿地控股集团等被强执4.1亿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峰晖置业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南京峰创置业有限公司、绿地地产(济南)有限公司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11亿余元,涉及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执行法院为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张玉良,注册资本约226.5亿人民币,由绿地控股(600606)、绿地…

    行业动态 2024年9月2日
  • “护盘”是百融云的可选项,但大模型是AI的必答题

    “护盘”是百融云的可选项,但大模型是AI的必答题

    2024年1月11日
  • #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医疗在浙江成立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讯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尹大海,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科大讯飞(002230)旗…

    行业动态 2024年8月22日
  • 等不到配件17万的车变老头乐,46万哪吒车主排队破防……

    小柴还记得,张勇执掌哪吒汽车的时候,哪吒汽车还时不时的上个热搜,比如在雷军之后,鞠躬90°给车主开车门……‍‍‍ 再比如,直播时,跷二郎腿引发热议上热搜,随后,张勇称网友是舔狗,再一次续上了一个热搜。 说实话,耿直的张勇,有时候也挺有趣的,也因为这种耿直的反差,让张勇带着哪吒,时不时的冲上热搜。 类似的案例,可以说非常多。自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哪吒以性价比的…

    2025年3月13日
  • 比亚迪的2023“卫冕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1月29日晚间,比亚迪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0亿元-310亿元,比上年同期预计增长74.46%-86.49%,净利润同比暴增70%,这意味着比亚迪已经走出了曾经“增收不增利”的阴霾了。 其实早在2024年元旦,比亚迪就对外公布了一则“喜讯”—比亚迪超…

    2024年2月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邮件:9392979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