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一个人再变,根变不了样。”
1月10日晚,腾讯视频“X剧场”第一季收官作、全网独播的开年刑侦剧《黑土无言》,在外界好奇中登场。该剧由臧溪川执导,两大影帝陈建斌胡军互飙演技,再加上邓家佳的出色演绎,共同将《黑土无言》期待值拉满。
质感从每一处细节流露出来:血色构成了海报的主色调,特意做出有年代感的粗粝复古效果,黑影幢幢,散发着暴戾不安的气息,人物或张惶或坚定,暗示着生死之斗;预告片和正片中,主角间的每一场眼神对峙交锋都冲击力十足。
剧集延续了X剧场“一剧一格”的特质,以写实风格描绘行走在正邪之间的众生相,极致厚重冷冽,整体意蕴丰富多元。黑土之下,掩埋的是真相,是过往,也是人性。当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便踏上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
黑与白的极致美学,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冷暖悲欢
尖锐的警笛声响起,将这座东北偏远小城的天空撕裂,首富离奇横死,限时五天的案件侦破过程中,各色人等逐一登场,牵扯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往事。
在有限的生死时速里拨开层层迷雾,还原真相,与12集短剧形式相得益彰,戏剧张力极大增强了观看过程中的紧张感,但《黑土无言》的野心远不止此。
从四字剧名开始,便透露出“诗句待补全”、厚重沧桑之感,而在观看过程中,多层次的情绪体验更是层层叠加,从立体式包裹观众、高度写实的影像中,最终窥见的是九十年代东北大地的立体图景,复杂多变的生活肌理,是难以捉摸的人性,在“生活流”写实与刑侦元素的紧张刺激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每一个观众都会感受到最直观的冲击:故事发生在冬季,多个户外场景天地苍茫,冰河辽远,白雪无涯,覆盖了整片黑土大地,似乎血液都因极寒而凝固。恶劣气候与人性之恶天然适配,雪地上的人备显渺小孤独,更能够凸显宿命、命运一类的宏大命题。
如果说黑土与白雪是《黑土无言》的关键意象,那么黑与白显然是剧集的主色调,这让视觉体验极致而纯粹,并奠定了剧集本身冷冽肃杀的美学风格,让看剧成为一次东北往事的沉浸式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黑与白也寓意着人性和正邪两方的对立拉扯,更与其创作手法相似:强调留白和点到为止,以时时出现的黑色幽默点缀其中。如第一集中的“雪地坟头”,呼应着“空了一把的椅子”和那个关于羊肉串的玩笑,暗示着严红桥的无恶不作和狠戾。
黑土白雪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色彩。更注重塑人物还是推情节,是每一个创作者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而《黑土无言》尝试用案件串联起了一批魅力角色,在讲好故事的同时用细节塑好一个个过目难忘的人物。正如导演和制片人在映后谈及的“核心是人物”,里面的人物大都多面而复杂,可供反复咀嚼回味。
如关宇和杨四采用了经典的双雄结构,两人互为镜像同时又有所不同,虽然遭遇着生活种种不如意,却都有着善良坚守和自我牺牲的一面,军人出身的关宇心思缜密,相比之下杨四更显憨直。在第二集中,直接给出了两人左右对峙的画面,用对称构图的镜头语言暗示着他们的相似,陈建斌、胡军两位实力派的表演,更为这一幕加分。
配角也不再是“背景板”和“工具人”,而是塑造出生动,接地气的警察群像,廖元看似不着调但其实有警察的血性和责任感,钟意个性阳光温暖。杨雪松混迹街头但内心仍存善良。而观众也是跟随创作者一起,一层层剥开故事的“洋葱皮”:随着情节不断推进,案件真相和人性善恶也持续反转,人物也得到了不断成长。
除此以外,几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同样令人难忘。王萍如黑白中的一抹红,美艳危险而爱憎分明,复杂的过往造就了她的江湖气和野心,震慑众多不怀好意的势力时飒气十足,面对残疾儿童时却流露出柔软的一面,颇具反差魅力。史策挑战走出喜剧舒适区,扮演了有点“虎”、渴望做出成绩的女警周琪,人物性格明朗,形象色彩明亮。
这些人物在交互中一点点“活”了起来,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成为一大看点:杨四和杨雪松表面不睦实则关怀的父子情;王萍对澜河这片土地不顾一切的守护;关宇杨四之间微妙的理解和惺惺相惜;周琪对关宇的崇拜维护。这些情义让冷峻的冰天雪地变得温暖生动。
急速动荡变化的大时代里,个体命运犹如巨浪中的小舟。对宿命和人性的描摹,对小人物喜怒哀乐的洞察和关注,具有穿越时代的永恒性。勾勒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浮世绘,东北大地众生相,是《黑土无言》这样的剧集的愿景。
狠抠质感细节、回归社会派叙事:重现东北魅力与多面人性
一部剧的质感如何,主创是否用心和热爱自己的人物与故事,在观看时便能直观感受到。一部尊重创作规律,精心打磨过的剧,质感会从多个细节流露出来:室内打光和布景是否精准还原年代、“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演员的服饰造型是否与性格相符,户外取景是不是让观众“亲临现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一处脱离实际的细节,可能会让观众直接出戏,而处处严谨的细节,则会让人物更加鲜活,呼之欲出,同时增加整个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也正是服务于人物先行的主旨,以及真实鲜活的创作意图,整部《黑土无言》从人物服化,道具到取景都狠抠细节,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魅力的“黑土世界”。
这些看不见的努力,首先是从堪景开始的。为了找到一处最契合故事需求的冰雪环境,剧组顶着严寒走遍牡丹江周边,历经数月的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一处“心目中最完美的冰面”,而这处最重要的场景,也从一开始就为剧集注入了寒风凌冽的气质,无声见证了无尽交缠上演的罪恶与欲望,梦想与执念。
大的背景定下了,剩下的便是一点点的细微“雕刻”与调整。早在筹备阶段,剧组就派出小组前往各地,搜罗整理东北各年代不同人群穿衣风格与喜好,光是关宇一个角色,就准备了上百张图片资料。团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职业、性格等,为每位角色量身打造造型。
所有的妆造都无形中令人物性格不言自明,诉说着他/她曾经经历过生活怎样的打磨:胡军扮演的犯罪嫌疑人,穿着棉袄,配上他右边脸上的伤疤,结巴的口音,暗示着人物经历过艰苦生活,自带狠劲和执拗;冯根常年戴着小金链穿着貂,与他张扬的公子哥作风、“显眼包”的人设相匹配;王萍,作为曾经的“大哥的女人”,偏爱羊绒大衣,永远红唇加波浪卷发一丝不苟,与她苛求完美的性格一致,小小的身躯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和重重迷雾,暗示着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美丽而危险”的神秘人物。
就连片中开头即死、存在于回忆中的“黑老大”严红桥,形象也经过了精心设计,他戴着眼镜、穿的是“瓦萨其”(Logo为美杜莎头像,与范思哲高度相似)套装运动服,以不怒自威的随意造型凸显大哥派头,同时透露出浓浓的怀旧感,令亲身经历过的80后90后有种亲切感——彼时社会经济不算高度发达,国产品牌创立之初常常模仿国外名牌。
在道具层面,剧组更是力求精准,尽可能参照当年的影像资料进行场景搭建,从关键道具到日常陈设,都“有据可考,反复推敲”。当年的刑警日常办公的警局和审讯室是怎样的?从走访、探查,到盘问、排除,他们是怎么办案的?当年的东北老百姓冬天是怎么生活和娱乐的?……这些,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对细节的把控,造就了整部剧集强烈的烟火气和市井气,令观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桥下摆摊的小贩和拉客的站街女郎,让极寒的画面热气腾腾,冰河上的窟窿富有地域特色,老式红色出租车充满年代特色。
对年代的还原,对地域魅力的呈现,让人物“立了起来”,充满真实感可信度,体现出剧集“品质至上”的理念。
同样的理念也贯穿叙事始终。从整体叙事上来看,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剪辑手法,都是朴实而传统的“社会派”“生活流”,剧集故事扎实落地而非悬空,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生活代入感,硬核不花哨。陈建斌扮演的关宇患有糖尿病,打了胰岛素,没来及吃面,到了现场头晕,从兜里掏出糖吃下去,这些都是“认真生活过”才能拍出的细节。
贯穿始终的克制表达,使得一些“肆意绽放”的场面成为直抒胸臆的点睛之笔。冰河边一场璀璨盛大的烟花,串联起了多个人物,将王萍守护的决心具象化,沉默不言的深情才更动人。
近年来东北文艺复兴浪潮下,关于东北的作品不在少数,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故事,更受到刑侦类型的偏爱,如何在一个已经饱和的领域内容创新,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难题。
而东北刑侦剧的设定前提下,便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有共通性的元素。但乍一看的熟悉感之后,《黑土无言》有着很扎实的刑侦剧逻辑底色,专注于现实人物塑造,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冷峻剧集风格,让《黑土无言》成为了非常特别的一部,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部。
剧集由小见大,从一桩刑事案件切入“撤县划区”的大背景,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描摹出一副九十年代东北浮世绘众生相,从权贵黑道,到地痞流氓,贩夫走卒,心思各异,因利益而纠葛而聚散,或抵触阻挠或坚决推动,折射出的是不变的人性。相比凶杀罪案,创作者更注重的是人物命运,其创作主旨在于回归“人”本身,深究人的冷暖和守护,人的聚散离合,人的抉择和对错,让观众深深共情和投射。
剧集将地域魅力体验放大到极致,同时也是一次回归传统技法、社会派叙事的探索,对人物群像的塑造、对人性和命运的诉说,带来了多层次的观感。回顾往事可以映照启示当下,类似的变革可能还会一次次上演,在剧集中不难读懂东北这片热土的来路和去处,也会更理解不同的人所作出的不同选择。
有深度的影视作品,不仅定格了过往,同时也是当下的回响和回答,因而能够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在不同心境和时段下观看,可能也会获得不一样的个人体会。昨天的首播和今晚的更新之后,我们更期待澜河的人们接下来的命运,也期待现实主义的更多可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