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回暖背后,2024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I战拉开帷幕

业绩回暖背后,2024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I战拉开帷幕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过去几年,降本增效、高质量增长,已经成为多数云厂商们心照不宣的主题了。曾经的跑马圈地,在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逐渐回归商业本质,效益日渐变成了更为优先的选项了。

伴随着去年以来AI大模型的爆发,行业对云计算的使用,重新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从行业来看,云大厂的财报业绩回暖,也部分受益于此。

云大厂迎来业绩“回暖期”

如果说2022年是云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的一年,那么2023年则算是上一年的延续,因为整个行业尤其是头部云巨头之间,围绕市场份额的争夺,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在愈演愈烈。

去年阿里云在业内率先发起了行业新一轮的降价,引得百度云、京东云、华为云等众多云厂商,纷纷跟进降价。但是打完价格战,大家发现在自己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基本上打没了,于是调整再次开始。好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大厂的业绩开始逐渐回暖。

最新的财报显示,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猛增86%至23.64亿元,创财年新高。而在此之前,百度智能云也在此前的Q2财报中,对外展示了其连续盈利的能力。相应地,腾讯云、华为云等云巨头也都纷纷开始转向。

一方面,是头部云服务商的“内卷”恶果开始显现,重新平衡效益和市场份额,成为了大厂们的新共识。以阿里云为例,其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不得不大幅调整内部不良项目,以实际动作加速“纠偏”,以期达到规模与效益的平衡。无独有偶,华为云对于政企项目则兴致更高一点,同时对于公有云等业务也保持较高参与度;百度云则将其核心注意力,放在了智能云方向,力图在这个方向上找到自己的机会。

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爆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为云服务商带来了新机会。

去年以来随着AI大模型的爆发,阿里云、百度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主流云服务商,都快速地拥抱了变化。比如,阿里云除了发布大模型和大模型应用之外,还推出了大模型开源社区,百度云从云服务到底层框架、应用等多方面展开布局,推动大模型的训练。类似地,华为云、腾讯云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

伴随着大模型的诞生,围绕大模型预训练、仿真模拟等等方面,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变化为整个云的AI化带来了全新机遇。

阿里云积极转向

作为云服务领域的带头大哥,阿里云多年来的发展成就业内有目共睹,但伴随着行业的剧烈变化,阿里云也在积极转向。

首先,阿里云放缓了上市步伐,加快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今年5月,阿里董事会宣布批准通过向股东分配股息的方式,实现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并独立上市,并表示希望在未来12个月完成上述计划。但不久之后,这个计划便产生了变化。去年11月16日,阿里合伙人吴泳铭便在财报会议发言中表示,云智能集团仍会继续保持独立公司运作方式,采取董事会授权的CEO负责制,并宣布了阿里云上市推迟的消息,这无疑是一次重大调整。

其次,阿里云的内部业务,也开始了再梳理和再定位。比如,阿里云将原来的混合云事业部,更名为政企事业部,将相关的专有云业务线,重新纳入到了混合云业务之中,并新成立公共云、混合云和国际事业部,以提升阿里云的整体效能。

实际上,这里面就有着阿里云权衡的考量,众所周知2022-2023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政企客户的大单,基本上都落到了运营商的手上,这才有了“联通云们”同比翻番的增速,但政企客户在回款(按照政府预算来进行)、定制化上有很多要求,一般云服务商在政企业务上,不得不面临“两难”的窘境,类似问题过去阿里云也遇到过。

比如,在过去的非公有云争夺战中,无论是政企业务还是其他项目制的合同,往往都需要组件特定的团队,叠加激烈的项目争夺态势,共同导致了利润率的低下。而阿里云通过此次调整之后,则将原本与政企业务相关性极大的混合云进一步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政企客户。另外,阿里云还加大了公共云的扶持力度,减少项目制定制化业务的规模,为其持续盈利创造有利条件。总结起来,就是不再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干能够有优势、可复制、规模化的优势生意。

腾讯云盈利为先

与阿里云类似,在早期扩张过程中,腾讯云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争抢大项目,再分包给生态伙伴,这样激进的打法,的确给腾讯带来了海量的客户,提高了市场份额,但相应的支出也指数级攀升,赚来的钱大部分被外包分走了。

在2022年底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CSIG CEO汤道生提到了未来腾讯将专注“关键产品赛道”与“打造技术壁垒”,并明确提到腾讯云将作为“被集成方”,协助合作伙伴完成集成和交付。具体来看,据媒体报道,譬如在金融行业中,在面对客户的专业IT需求时,腾讯云请金融行业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走到台前,自己做擅长的数据库部分,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金融核心产品。相关的数据库管理员(DBA)业务,客户仍可使用原有的服务商,腾讯云会提供产品的培训与支持。

值得玩味的是,在对于规模与盈利方面的态度,汤道生在采访中说,宁要150斤的强壮,也不要200斤的虚胖。言外之意,便是腾讯云宁可以“被集成”的方式提升利润率,也不愿再烧钱去抢占市占率了,这在其实际业务中也有所体现。

一来,腾讯云大幅精简了收入结构,被集成效果日益显著。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腾讯云被集成收入同比增长了200%,其合作伙伴的质量也在上升,截止目前腾讯云的合作伙伴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1000家,收入过百万的翻了两倍。在SaaS领域,过去两年腾讯会议,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的收入增长7倍。在实行被集成战略后,被集成收入增加2倍,而SaaS类的伙伴也增加了6倍,原来用于集成项目的比例则大幅降低。

2023年的大模型浪潮,为腾讯云带来了不少行业层面的业务增量。在行业上,数字人、客服等场景带来的业务增量明显,而在金融、文旅行业,与消费者交互多的场景中,会明显看到大模型带来的新机会,而腾讯云拥有大模型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算力资源,这也将成为开拓新增量的核心能力。

二来,腾讯云加大了对下沉市场的布局力度,大幅提升其在低线云市场的影响力。此前,带动云计算产业完成第一波发展的,往往是在一线城市的企业,集中在高科技、互联网等行业。

但随着这波行业扩张浪潮结束,云服务转向政企市场、下沉市场,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事实上,下沉市场的企业面临获客难等问题更为严重,他们想要借助数字化加速降本增效,提升转型效率的愿望更为迫切。

根据腾讯云官方透露的数据来看,其现在的代理收入,超过80%来自发达地区,包括浙江、广东、四川、福建、北京、上海等地区,而如今腾讯云则更注重本地化合作,体现在下沉市场,就表现为拉通直销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同时也会有合作伙伴的渠道经理、生态架构师等支持团队,让其云服务离客户更近。可以看到,在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下,腾讯云更加看重自身云业务的高质量发展,而不再是单纯地依靠规模取胜了。

AI时代,云服务的全球战事已经打响

放眼全球来看,当下云服务向AI靠拢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在过去一年得到了持续强化。近期随着Sora文生视频的爆发,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更强的AGI时代可能已经距我们不远了,这从国际主要云服务商的座次变化可以看出端倪。

相比于国内的云服务商,在2023年的摇摆、收缩和调整来说,国际主要的头部云服务商则在投入上相对坚决,也取得了更好成绩。根据2024年AWS、Azure、Google Cloud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业绩增收又增利。不过,在具体座次方面,微软云实现了同比20%的增长,超越市场预期;作为核心对手谷歌云的营收增速则超越了前者,并实现了首次盈利。而亚马逊则在Q4被微软赶超,这在此前并不多见。

AWS的增长放缓,被认为是在这波生成式AI浪潮中,被甩出一段不小的距离。2023财年,AWS营收为908亿美元,与2022财年相比仅增长了13%;运营利润为246亿美元,与2022财年相比仅增长了7.3%。第四季度,AWS营收为242.04亿美元,已被微软超越。在大模型爆发的背景下,中美云厂商收入、利润差距拉大的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一方面,包括生成式AI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正在急速拉大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之间的差距。过去国内的大模型企业,普遍都说我们与GPT-5的差距,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现在随着对方文生视频的出现,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我们跟对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比如,360创始人周鸿祎就表示,GPT的效果远远比不上Sora,因为它只是在文字上给人惊艳,但是Sora的强大在于,它制作的视频动起来之后,基本符合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会跟真的图像一样。基于这一点来看,国内厂商此前所谓与GPT的“代差”,可能不是在缩小反而在拉大。基于全新的技术平台,国外大模型生态自然会加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大AI对云服务的需求,引发商业模式的更迭。

另一方面,全新的生成式AI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AI基础设施猛增,云服务企业的竞争将会在算力层面进一步强化。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报告预计,2024年GPU产值将同比增长70%,AI加速器营收将实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全球对算力需求的激增,也推动了更多科技公司开始研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巨头企业,都已经推出了定制化的AI芯片。英伟达近日被曝正在组建全新业务部门,专门致力于满足这些云巨头厂商定制化芯片的需求。

从国内来看,目前已知的云服务企业中,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均有定制芯片研发的计划,在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竞赛之下,未来这一趋势必将愈演愈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云服务企业在AI时代的全球对战已经启动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

  • 从荣耀2023年货节,照见与消费者互动的深度、广度与温度

    “三年没有回老家看父母了,今年终于成行了”,“2022年太不容易了,一定得在春节犒劳一下自己”,“希望兔年春节之后能时来运转”…… 这是很多人在今年春节的心声,兔年新春注定将是近几年特别的一届,也让今年的各种年货节显得尤其热闹起来。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荣耀2023年货节显得很特别,它不仅仅是一次营销活动,更是荣耀这个品牌与消费者深度连接与互动的平台,有着诸…

    2023年1月17日
  • 观致汽车及宝能被强执2.2亿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市宝能地产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2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何华,注册资本约169.25亿人民币,由杭州诚茂投资有限公司、芜湖奇瑞汽车投资有限公司、QUANTUM(2…

    行业动态 2024年7月23日
  • 品牌赢战天猫双11,超95%头部品牌已选择阿里妈妈万相台 !

    今年天猫双11,阿里妈妈再次发布品牌双11资源预定实况。综合去年和今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商家的双11营销预算锁定阿里妈妈。 去年,80%头部新锐品牌选择万相台,今年95%以上头部品牌在持续投放万相台。 投放直通车的头部品牌已达99%,连续五年以上投放直通车的品牌超45万个。 天猫双11营销预算锁定阿里妈妈背后,是“经营科学”的效果日渐被品牌和商家们看见…

    2022年10月13日
  • B站“双十一”动起来了

    B站上丰富的内容生态在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到来,拥有高创造力的UP主也在不断生产出具备更强吸引力的内容,谁也说不好,会不会直播带货因为UP主们的创造力拥有新的形态。

    2022年11月2日
  • #吉利在成都成立科技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成都拱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沈源,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零部件研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吉利旗下四川绿色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天眼查信息:https://www….

    2024年9月13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邮件:9392979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