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前段时间,小柴还在感慨去年这个时候,刷短视频,每隔几条视频,中间就会穿插一条「只要xx.9元,x人餐」的各类餐饮广告……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各类本地美食、探店博主那更是忙的脚底都快冒烟了,配送各类优惠广告,铺天盖地的现场实拍。‍‍‍‍‍‍‍‍‍‍‍‍‍‍‍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但是今年,似乎上述盛景,好像悄悄的消失了。小柴也和几个做餐饮的朋友聊聊了,他们似乎有共识一样回答:价格战就像一个无底洞,玩不动了,他们爱咋卷咋卷吧。‍‍‍

显然,价格战的游戏,在今年的餐饮行业显然已经玩不下去了,从头部企业的动静也不难看出,尽可能的转嫁、缩减成本,成为今年餐饮行业的主旋律。

就好比一直坚持自营将口碑作为生命力的海底捞也开放了加盟、奈雪的茶降低加盟门槛……个个排着队,向供应链生意或者轻资产模式转型。‍‍‍‍‍‍‍‍‍‍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还有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备受质疑的预制菜,成了大部分品牌连锁餐饮企业降本的首要选择。

以至于如今「现炒」讽刺般的成了餐饮行业的卖点,和门头一样重要,将标识放在了最显然的位置。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显然,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举措正在从各个环节、各个维度疯狂的展开了,而在这个行业整体转型的关键期,第一感受就是,如今的餐饮行业「太乱了」,每天似乎都有争议性的事件在发生……

和府捞面作为面调赛道头部的品牌,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穿插在每一个角落的「绿色、健康、养生」等广告信息,将一碗面卖掉了几十块,但这毫不影响其养成了一大批的中产拥趸者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绿色、健康、养生」消费认知的品牌,最近一段时间,却深深陷入预制菜旋涡。

预制菜的争议还没结束,和府捞面又被曝出「规模性」裁员。

一碗面卖到大几十,还用预制菜?为了降本还要裁员,各种信息集合揉捏出的反差感,让和府捞面成为舆论的焦点。

事情还要从今年2月说起,今年2月1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去和府捞面吃面,竟然发现是预制菜。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这条视频一出,越来越多的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个情况,随着舆论的发酵,315前后,和府捞面预制菜相关话题快速冲上热搜。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爆料内容显示,和府捞面的员工当着他们的面,将料理包里的东西挤进了面碗当中。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那这个料理包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据说,汤头来自一家名叫美味源的食品公司,是和府捞面汤底的长期供应商,网友们在某宝上一搜,和府捞面疑似用的这个汤头,四十多块就能买一桶,调制出200斤的汤头完全没有问题。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小柴在某宝上随便搜了下类似的产品,真是五花八门,价格更是低到超出想象。

关键的是,吃瓜群众看到这场面会是什么感觉?满眼的「养生食材,健康不贵」,甚至官方介绍称自己匠心为顾客打造「草本浓汤,一碗养生」的慢生活,实际是保质期十来个月的「科技与狠活」,更关键的是,消费者本来花了普通面馆几倍的价格,是去为健康食材买单的,结果是预制菜?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更让吃瓜群众气氛的是,如果是预制菜,为何不和「养生食材,健康不贵」的广告一起标注出来,告知消费者?

当然了,现在咱们也没办法将预制菜与不健康划等号,但是同样,我们也没法给预制菜和健康划等号。

如果和府捞面觉得预制菜是健康的,且是养生食材,又为何遮遮掩掩的不告知消费者这是预制菜呢?和府捞面在顾虑什么?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甚至面对预制菜质疑,和府捞面则回应称门店餐品均为当天制作。还有长沙一家和府捞面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我们家都是现做的 。」

这回应,显然有些鸡贼,面是现场煮的,料包是现场加进去的,不就是当天制作吗?

可明明,和府捞面在宣传的时候,面条可不是重点啊!重点是汤、是养生……

在预制菜风波的另一面,和府捞面还在投诉平台深陷「食品安全」旋涡,比如在黑猫投诉上,食品安全问题是投诉的重灾区,比如番茄有异物、面条发霉、用餐后上吐下泻等等。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而要知道,和府捞面之所以高溢价,甚至成为资本的宠儿,无不是「养生食材,健康不贵」的人设造就的。

公开资料显示,和府捞面自2015年起先后完成从A轮到E轮融资,融资规模十几个小目标,汇集包括本地生活平台,商业地产基金,互联网数字平台、泛娱乐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同时,据官方信息,和府捞面至今已遍布超60座城市,超400家门店,拥有超1000万会员。在去年底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创始人李学林表示,预计到2026年,和府捞面门店将达到2000多家。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规模庞大,卖那么贵高溢价的餐饮品牌,如今还面临着巨大的亏损,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降本。

据绝味食品回复上交所2022年年报问询函披露,2020-2022年期间,和府捞面实现总营收11.07亿元、17.32亿元、14.56亿元。归母净亏损录得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且从财务数据也可以看出,其营收出现下滑,但亏损却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据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10%、61.73%、75.09%,负债率由61.69%提升至75.1%。

在这种背景下,和府捞面不得不进行降本,一是在2022年开放了加盟,然后就是备受争议的预制菜。

这几天,和府捞面又被爆出「规模性」裁员,报道称,去年12月底至今,和府捞面已开展多轮裁员,裁员总数接近三分之一。

有的部门几乎被团灭,有的部门已有撤销计划。从一线储备店长、督导至公司总部多个部门,均有不同身份、职务员工被裁。」人员调整主要集中在集团总部,涉及员工比例达20-30%,补偿标准为N+1或N+1.5。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对此,和府捞面回应表示,「和府有8000多人,之前直营开店速度快人员多,组织架构过于饱满,进行优化和降本增效,属于正常操作。」

有媒体则分析认为,裁员的原因则是为了降低成本,为公司的上市计划铺路。

而关于和府捞面筹备上市的传闻也早已有之。但目前来看,和府捞面在关键的营收、利润指标方面,有些不是那么好看,降低成本「粉饰」数据,成为必要选择。

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买单吗?

然而,预制菜风波,必然对和府捞面在消费层面造成巨大影响,尤其陷入预制菜风波就算了,还卖那么贵。

当然,从商业角度来看,预制菜+加盟+品牌溢价等多种降本增效的措施下,和府捞面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如今再遇上口碑危机,那么这对资本市场来说,还会有人会为和府捞面买单吗?

作为消费者,养生健康广告、高溢价的背后,实际上深陷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开放加盟,你还会为这样的和府捞面溢价买单吗?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 请注意:枝繁繁是老板,不能代表打工人

    最近美妆圈又有大瓜:花名为“枝繁繁”的“前夸迪品牌主理人”掀了桌子,爆料说自己被老东家、300亿市值的著名上市企业华熙生物“职场霸凌”,还说原东家存在各种问题…… 而华熙生物也无法接受被前员工消耗,隐忍数天后果断下场battle发布声明,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还是让人读出了不满和强硬的味道。 二者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打工人除了吃瓜看热闹也…

    2024年6月30日
  • #吉利几何在青岛成立汽车销售服务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青岛领吉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其谦,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浙江几何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天眼查信息:https://www.tiany…

    2024年9月29日
  • 新势力盯上了“新能源车险”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据国家相关部门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已核准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名称申报,这意味着宝马在中国车险市场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其实,车企布局保险业务并不足为奇。在此之前,包括广汽、一汽、吉利在内的多家传统车企,以及包括特斯拉、蔚小理在内的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在保险赛道进行了布局。 而车企之所以纷纷入局车险市场,主要与…

    2022年10月13日
  • 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旅游 山西省今年新增3800余家旅游企业

    9月17日,携程发布2024年中秋假期旅游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游戏带来的山西古建游览热潮令人瞩目,大同、忻州、朔州等地旅游订单较端午假期增长近四成,年轻人更是成为山西各个热门景区的主力军。 山西省作为全国现存古建最多的省份,中秋假期租车自驾游订单较端午增长16%。大同、忻州、朔州等地旅游订单较端午假期分别增长14%、20%、40%。作为“午睡大省”的山…

    2024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邮件:9392979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