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商战剧本,总是殊途同归。

作者 | 李沁予          编辑 | 范志辉

 

6月28日 ,由爱尔兰政府资助、爱尔 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发起的AI:OK项目正式启动,致力于推动音乐行业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该项目得到了NMPA、RIAA等组织的支持,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确保AI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合法和公平使用。

而就在几天前, 索尼音乐、环球音乐、华纳音乐三大巨头在内的多家唱片公司,联合对Suno、Udio这两家新兴AI音乐公司提起了诉讼。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据The Verge报道,诉讼由代表唱片公司的美国唱片工业协会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RIAA)提出,指控Suno侵权歌曲662首,Udio侵权歌曲1670首,并对每首作品提出至高索赔15万美元的要求,这也是美国《版权法》规定的故意侵权赔偿金的最高金额。

RIAA首席法务Ken Doroshow表示:“Suno和Udio试图全方位地掩盖其侵权行为,而不是将其服务置于健全合法的基础上。”

在索尼音乐“退群”事件一个月后,音乐行业终于迎来唱片公司联手与AI公司开团的正面交锋。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Suno和Udio虽然还只是新兴AIGC产品,但大部分创作者对它们都不陌生。

今年5月,Suno宣布完成新一轮的融资,金额为1.25亿美元,打破了2021年 3月以来最大的音乐科技融资,也是迄今为止音乐/音频AI领域最大的一轮融资。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而在今年4月,Udio结束内测正式发布,获得1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其投资者阵容华丽,不止有a16z文化领导力基金、Instagram联合创始人Mike Krieger和Google Gemini Al的负责人Oriol Vinyal的加持,音乐发行平台 UnitedMasters、流行歌手will.i.am、Common和音乐制作人 Tay Keith以及Live Earth和Live 8的制作人Kevin Wall也都是其投资人。

RIAA在诉讼材料提供了大批量的举证,包括使用Suno和Udio生成的音乐示例,以及它们的乐谱与现有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对比结果。

比如,向Suno输入一串提示词“50年代的摇滚乐、布鲁斯12小节、精力充沛的摇滚男歌手、吉他大师”,生成的音频文件几乎完全复制B.B. King、Chuck Berry等流派代表人物的招牌旋律。

在举证材料中可以看到,《Johnny B. Goode》、《The Thrill is Gone》这些经典老歌已快被Suno生成的35个文件薅秃了。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Udio也没好到哪去,投诉材料表明,其人工智能工生成的歌曲似乎也复制了Bublé的《Sway》。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有趣的是,RIAA并没有指控这些“撞旋律”、“撞歌词”的曲目侵犯了版权,而是诉讼人工智能公司使用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为其训练数据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对Suno的投诉还声称,其一些生成的作品实际上包括制作人的tag水印,即制作人添加到曲目的开头或结尾的那些简短的声音。

Suno首席执行官Mikey Shulman则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该公司的技术具有“变革性”,旨在生成全新的输出,而不是记住和重复已有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SUNO不允许用户提示特定艺术家的原因。(不过据报道,实际上,用户可以绕过这一限制。)

他还提到:“我们很乐意向提起诉讼的唱片公司解释这一点,也一直试图这么做,但他们并没有和我们进行真诚的讨论,而是回到了以往由律师主导的老套路。”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仅2023 年,就有估计1.7 亿首歌曲使用人工智能创作,并上传到Apple Music、Spotify和Amazon Music 等音乐流媒体平台。

据了解,今年整个AI音乐生成工具整体出现明显增长,平均增长比例接近30%。其中,今年4月,Suno保持38.04%的增幅,达到3176万访问量 ,使用人数已超过1000万;Udio在5月宣称平台上每秒就会生成10首歌,并凭借人声和乐器动态的生成效果吸引了不少音乐玩家。

两家AI公司刚刚入局音乐圈,就掀起了阵阵水花,也难怪引起三个“老大哥”的注意。

随着对掌握AI生成核心技术公司的控诉规模逐渐拉大,硅基艺术与碳基音乐之间各自抱团举旗,大战一触即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拉锯战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决赛圈。

 

假围剿,真博弈

在RIAA针对Suno和Udio提起诉讼之前,过去一年美国已发起多起针对人工智能开发商的诉讼。

比如说,去年10月,以环球音乐、Concord和ABKCO作为原告的诉讼,原告声称Anthropic AI的聊天机器人Claude一直在剽窃受版权保护的歌词。

原告认为,“当此类人工智能音乐服务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的音频素材时,这些技术生成的合成音乐可能会充斥市场。这些机器生成的音乐将直接与真人音乐作品产生竞争,导致其市场价格下降,最终使真正的音乐作品被淹没。”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而包括Anthropic和Google在内的多家参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公司都认为,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来训练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版权法的“合理使用”豁免,即在 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等特定情况下,应被允许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

据英国律师事务所Bray & Krais的音乐和人工智能律师Jonathan Coote指出,美国的“合理使用”比英国灵活得多,并包括使用是否“变革性”等考虑因素。他补充说:“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造性作用的哲学问题,包括其经济和社会影响。这些案件可能是创意行业的众多案件之一,最终将由最高法院裁决决定。”

当然,对于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而言,确立其产品与商业模型的成立往往比一切都重要。因此,当AIGC产品形成“正规军”之前,为验证模型敏捷开发而忽视的版权问题,也就成为其不可避免的瑕疵被人诟病。

音乐、图像、影视类AI更是如此,尤其是音乐类AIGC产品,训练模型需要大量的音乐素材。而在公司初创期,逐一获得版权许可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版权方在AI公司还未壮大之前,往往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热门音乐或特定流派音乐的旋律走向、和弦构成往往具有相似之处,这就使利用海量曲库训练生成的AI音乐容易给人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也更易被听者对比、留存其“电子抄袭”的证据。而在 AI 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之时,听者也可凭此有的放矢地对其版权问题进行攻击或质疑。

尽管AI公司饱受侵权质疑与版权方诉讼,但并不意味着音乐唱片公司对AI技术避之不及。

在发起侵权诉讼的一周前,环球音乐刚刚宣布与AI公司SoundLabs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关系,环球音乐旗下的艺术家和制作人将能够使用SoundLabs的人工智能声音插件MicDrop,艺术家们可以提供数据生成自己的语音模型,并且完全掌控这些模型的使用权。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另一方面,目前音乐行业也有正在讨论的解决方案。 比如,6月26日,Google旗下的视频平台YouTube正在尝试向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支付“一次性现金”换取歌曲授权,以合法训练其人工智能音乐工具(当然,索尼音乐并未参与)。知情人士透露,YouTube希望在艺术家本人的许可下,一次性提供现金,以获得特定艺术家音乐的权利。

去年,YouTube与两大巨头环球音乐、华纳音乐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试图将合作开发的AI新功能Dream Track应用在YouTube short中,与TikTok在短视频领域一战高下。但招募结果似乎事与愿违,只有 10 名艺术家同意将自己的作品投入其AI产品的模型培训中。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换个角度来说,这似乎也是艺术家们所释放出的一种信号,即艺术家们对AI的态度比唱片公司更为谨慎。虽然Grimes和3LAU等少数艺术家接受了这项技术,但更多的人对这项技术对人类创造力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表示担忧。

可见唱片公司也并非真的想要“剿灭”AI,而是要通过一种博弈的手段,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维护音乐人合理权益,进而保住自己营收的根基。

只不过,这一次遇到的对手动了处于整个产业核心的内容创作板块,使得这一场弯道超车更具威胁性,稍有不慎音乐产业的铁王座就要彻底易主,音乐公司及创作者不得不早早介入严阵以待。

 

商战剧本,总是殊途同归

很明显,AI的高速发展对音乐行业已经造成了类似于二十年前的“Napster效应”。

1999年6月,Napster作为一个革命性的点对点(P2P)文件共享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大学生和年轻人,不到一年Napster的用户数量就激增至数百万,成为当时互联网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但Napster的出现对于唱片公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通过Napster,盗版音乐迅速蔓延,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获取音乐资源,导致磁带、CD和黑胶唱片的销量急剧下降。

据了解,美国音乐行业的收入在1999年达到巅峰,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始终未能恢复到这一水平,实体音乐的收入更是持续下滑,每年的销售额都低于前一年。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2000年,RIAA联合多家主要唱片公司对Napster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大量传播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以Dr. Dre为代表的艺人和以EMI为代表的唱片公司都对Napster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这场法律大战,标志着音乐产业与数字技术之间的重大冲突,对后来的版权保护和数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多番纠缠过后,Napster于2001年被关闭,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贝斯塔曼在2006年到2007年分别向环球音乐、华纳音乐、EMI、NMPA支付了千万到上亿美元不等。

然而,Napster的P2P技术却成为后续流媒体服务的技术基础。在Spotify发展的早期,P2P技术帮助Spotify开发出有效的音乐播放软件,并有效节省了服务器带宽开支。直到2014年,Spotify才逐步弃用P2P技术。

在一片免费与盗版的混沌中,Spotify、腾讯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为了拿到音乐授权,也与三大唱片战略合作占股共赢,共同将历史的进程推向了流媒体时代。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RIAA 从来只打高端局。在与Napster的对战中,RIAA大获全胜,现如今面对更强进的对手AI公司也毫不手软。

目前,此次诉讼中提到的侵权曲目数量分别为662首与1679首,按照最高15万美元每首作品的标准估算,Suno及Udio将面临数亿美元的索赔。 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既是一笔天价费用,但更像是对所有试图利用未授权的版权作品进行人工智能产品模型训练者的一种警告。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产业不会因新技术的出现就此消失,只会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对簿公堂并不能遏制技术高速发展,唱片公司及音乐人最终也不能避免得与新技术和解,但前提是有能够保护创作者权益,且诞生合理的分配方案。

 

结语

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会对任何产业结构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业中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

例如,印刷技术降低了出版行业的生产成本,电子书在走过盗版猖獗的混沌时期之后也分走了大量的图书市场份额,而当下新生的流媒体技术则颠覆原有的销售渠道,加速了传统书店的没落。

但与此同时,各个出版机构、书店及从业者也纷纷拥抱技术,为新的渠道制定新的分润规则,整个出版行业逐渐摸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三大唱片“围剿”Suno、Udio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各大版权商及词曲作者也会与AI技术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但可预见的是,这一过程绝非是一条坦途。

当AI技术势不可挡地席卷而来,硅基生命贪婪吸血人类智慧结晶的同时也为市场烹制出更大更甜美的蛋糕,如何最大化地分得一杯羹,才是音乐产业现存利益既得者最关心的话题。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5日

相关推荐

  • 王丽坤老公曾涉千万豪宅买卖纠纷

    近日,有消息称王丽坤老公詹浩礼以低价销售学区房为幌子诈骗将近9亿购房款,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天眼查App显示,詹浩礼曾涉及一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其为原告,称购买被告某置业公司开发的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别墅,向被告支付房款1211.62万元,被告为非法避税,指定某公司向原告收取了电商团购费65万元,但拒绝出具房屋买受人应当持有的房屋买卖合同,强行向原告捆绑…

    2024年8月8日
  • 华域汽车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王晓秋接任华域汽车董事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域汽车发生工商变更,陈虹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王晓秋接任,同时,部分董事也发生变更。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注册资本约31.53亿人民币,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今年7月,华域汽车发布公告称,陈虹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 大厂进场,DaaS迎风起势?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SaaS业务发展不断提速,各式各样的应用服务更是层出不穷,但本质上SaaS大多局限于工作流的改造,并没有为用户最核心的增长问题提供解法。而在SaaS赛道愈发拥挤之下,企业营收增长的需求日益迫切,催使ToB业务进一步向着提质增效的DaaS领域延伸。 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上新“瓴羊”平台、致力于为企业增效的有米云相继入局D…

    2022年9月26日
  • #理想汽车在江苏成立工业智能公司# 注册资本1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理想工业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巍,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大数据服务、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江苏理想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Leading Ideal …

    2024年8月21日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涉事方已被罚千万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多方被罚# 天眼查经营风险信息显示,近日,黑龙江嘉美建设有限公司被齐齐哈尔市应急管理局罚款300万元。处罚事由显示,该公司在2023年齐齐哈尔第三十四中学校综合楼项目备案的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未到施工现场履行管理职责,伪造在场信息实施考勤打卡,现场实际项目经理不具备执业资格;施工现场对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体育馆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组织人员…

    2024年7月2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邮件:9392979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