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上,恒隆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虽然恒隆属于地产企业,但是恒隆却和普通的地产企业完全不一样,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奢侈品地产运营商,恒隆无疑也是奢侈品产业中非常不错的一家,就在最近恒隆的业绩公布了,净利大跌,奢侈品不好恒隆也不行了吗?
一、恒隆上半年净利同比跌近56%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恒隆地产及恒隆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业绩。恒隆地产及恒隆集团的总收入分别增长17%及15%至61.14亿港元及63.79亿港元,其中确认物业销售收入12.28亿港元。期内,香港及内地受零售及办公楼市场疲弱影响,恒隆地产整体租赁收入下跌7%至48.86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恒隆地产上半年录得净利润约为10.61亿港元,同比下跌约55.72%;股东应占纯利润为17.35亿港元,同比下跌22%。另外,恒隆地产此前宣布将于2024年9月25日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12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33%。
恒隆地产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录得股东应占纯利同比下跌,主要就是因为租赁营业溢利下降及财务费用上升。每股基本盈利相应跌至0.38港元。恒隆地产上半年整体租金收入和营业溢利按人民币计值分别下跌3%和8%,受人民币于报告期内贬值影响,跌幅换算成港币后分别扩大至6%和10%。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一线城市奢侈品消费低迷是造成恒隆地产内地收入下跌的主因。恒隆地产在内地的高端商场整体收入下跌4%,其中该集团在上海的业务尤其受到影响。上海恒隆广场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跌8%,而商场内租户销售额整体同比下大跌了23%。同期,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实现收入同比下跌4%,以及租户销售额下跌14%。
上海恒隆广场是恒隆地产在内地品牌组合最为顶级的商场,这里面云集了时装、珠宝、腕表、美妆、运动等多品类的顶级奢侈品牌,其中诸多来自法国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历峰集团、Kering开云集团等。
这些公司的2024上半年业绩集中呈现了一个低迷的中国市场。报告期内,LVMH集团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0%,仅2024年第二季度的跌幅就扩大到14%。
奢侈品公司纷纷表示,上半年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是本土消费信心不足、境外购物复苏等因素叠加造成的。这在恒隆地产的中期报告中也有所体现。
二、奢侈品不好,恒隆们也不行了吗?
恒隆地产是一家以商业地产为主的公司,其业务覆盖范围广泛,但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其旗下的奢侈品商场。这些商场不仅是恒隆地产的旗舰项目,也是其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然而,近期恒隆地产的业绩报告却透露出一丝寒意,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近56%,让很多人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奢侈品市场的持续下滑是恒隆业绩不佳的主因。说起恒隆地产,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各地著名的奢侈品商场恒隆广场,比较有名的有上海恒隆、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昆明恒隆广场和武汉恒隆广场等等,前些年这些知名恒隆广场因为其巨大的优势成为了恒隆最优质的现金牛,然而,今年以来奢侈品市场的持续低迷,成为了恒隆业绩不佳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卡地亚母、梵克雅宝所属的历峰集团为例,其大中华区市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大幅下跌 27%。古驰、巴黎世家、宝诗龙等品牌所在的开云集团,在中国区占主导的亚太地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 20%,其中第二季度跌幅达 23%。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奢侈品行业在该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奢侈品品牌的销售下滑直接影响了恒隆旗下商场的业绩。恒隆的奢侈品商场通常依赖于这些知名品牌的吸引力来吸引高端消费者,当这些品牌的销售不佳时,商场的租金收入、销售额分成等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就会反应在恒隆的业绩上,甚至比其他业务的变化更快地影响恒隆的盈利水平。
其次,消费信心不足是当前奢侈品市场的关键原因。之前我们反复提及,当前奢侈品市场的疲弱态势实则是整体消费信心不足的体现。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奢侈品销售的不景气实属正常现象。
经济下行导致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变得更加谨慎。许多人担心失业、降薪等风险,从而减少了非必要的奢侈品消费。比如,原本计划每年购买一款高档手表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而推迟或取消购买计划。
此外,经济不稳定还使得投资者的资产缩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减少,这部分人群往往是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在资产减值的情况下,可能会削减奢侈品的开支,以保障财务的稳定。
仅以股市为例,A股市场共有533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83.73万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约1.16万亿元。“缩水”市值主要出自沪、深主板。据中国结算数据,截至2023年8月,期末投资者数量达2.21亿,相当于全年股民人均亏损约5249元。资本市场收入的减少,对于奢侈品这种大额非必需品的销售将会有巨大的冲击。
第三,市场的外部变化更是冲击了恒隆的市场。对于恒隆这样的奢侈品商业地产企业而言,除了国内奢侈品消费的谨慎,消费外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出国愈发便捷,特别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前往消费奢侈品。
咨询公司奥纬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的奢侈品价格一般比中国内地低10%至30%,甚至比香港还要便宜。例如,一款路易威登手提包在中国内地售价为16700元,而在香港和日本的价格分别低了3%和19%。这种价格优势使得大量消费者选择前往日本购买奢侈品。根据日本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赴日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其中,中国内地游客增幅最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增加了415%,达到310万人,这部分原本可能在国内恒隆等商场消费的人群外流,对恒隆的奢侈品销售造成了直接冲击。
此外,日本在服务和购物体验方面也不断优化,进一步吸引了中国消费者。例如,一些日本的奢侈品店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专属的购物顾问,以及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些都增加了日本奢侈品市场的吸引力。更何况海外购物还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品牌选择、独特的购物体验以及更高的服务品质,这些都是国内商场难以完全复制的。长期以来,海外购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追求品质生活、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消费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奢侈品商场的客源流失。
第四,恒隆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对于奢侈品地产行业来说,要扭转不利局面,传统的经营模式必须做出调整。
一是要稳固自身的奢侈品基本盘。面对奢侈品市场的低迷和消费外移的挑战,恒隆地产首先需要稳固其奢侈品基本盘,通过持续优化品牌组合,引入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高端品牌,提升商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加强与现有品牌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通过联合营销活动、会员共享等方式,提升顾客粘性和忠诚度。
二是不断拓展多元业态。在稳固奢侈品业务的基础上,恒隆地产还应积极拓展多元化业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可以引入更多体验式消费项目,如文化艺术展览、亲子娱乐设施、健康养生服务等,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此外,还可以探索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顾客购物体验和运营效率。
三是吸引更多新赛道的合作伙伴。比如,与艺术、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活动,将艺术与奢侈品消费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体验。或者与科技公司合作,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购物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当前,奢侈品地产躺着赚钱的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各家市场参与方来说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能够敏锐差距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恒隆们还是有机会在逆境中实现突破和发展的,但是怎么做到还是考验着恒隆的管理层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