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已经无孔不入,目之所及,新闻资讯、社交网络、电商等皆被短视频全面入侵,某个性化新闻资讯平台为了拉动日活,默认为用户打开的“发现”频道全是短视频内容,就连过去最重要的“新闻”版块都靠边站。
去年,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也曾出现过因为对短视频的不同态度而出现分歧,这家巨头负责长视频业务线的CEO曾提到称,“个性化分发太厉害了,你喜欢猪食看到的就全是猪食。”
“短视频猪食论”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遭遇多方口诛笔伐,其实他还说了一句,“部分低智低俗化的短视频内容长期影响用户心智”,可惜被“猪食论”给彻底淹没。讽刺的是,这家巨头的社交产品线却在力推短视频,巨头内部的竞争可见一斑,类似的左右手互搏情况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常见,某搜索引擎公司甚至连自身旗下产品的关键词都可以卖给其他广告主。
毫无疑问,短视频比文字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感观,比如,做菜、学习、历史、科学、维修安装等,图文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而短视频几分钟就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短视频中的人声所蕴含的诙谐幽默也是图文所无法比拟的,有些人光开口就能让人感受到快乐,而图文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最近几年,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一个趋势是,图文时代的内容又被短视频重新做了一遍,我不止一次发现自己写的文字内容,被人“短视频化”,其传递的信息与文字本身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版权?不存在的。所以,相比较图文领域的盗版问题,短视频领域才是盗版的“重Z区”。
各个内容资讯平台为了让图文用户短视频化,也是“机关算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各种便捷的图文转短视频工具,创作者只需要将文字粘贴到工具中,即可自动生成一段短视频,我本来以为这就够方便了。最近,我又在某平台上发现,当我发完一篇文章后,直接在底部勾选自动生成视频,即可同步完成短视频制作,这个勾选是默认的,因此,如果不注意的话,很有可能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就做出了一条短视频。短视频工具的便捷性进一步降低了短视频的制作门槛。
短视频让人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的“吞噬”,有一次我在从北京到苏州的高铁中,看到邻座的人一路刷了4个多小时短视频。在朋友圈中,也偶尔会看到朋友们吐槽短视频“耗”时间,确实,看似刷个钓鱼的视频、刷条搞笑的段子并没有影响,但系统的个性化推荐形式,会让人不断地刷新下一个,时间即被不断地消耗掉。
与短视频“吞噬”时间同时发生的还有短视频的“致Y性”,它很容易让人沉迷下去。从那么多人习惯刷抖音、快手来看,成年人缺乏“管教”后果更严重,儿童会有老师、家长等约束,很难进入到短视频的环境中,而成年人则不会有这个掣肘,因此,更能够随时随地刷短视频,当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习惯后,如果每天不刷会短视频,似乎生活中就缺了点什么。
短视频的入侵,在老年人身上体现的更甚,因为年轻人、中年人可能要上班,而老年人的闲置时间更多,更容易被短视频给“困住”。
短视频对用户习惯的影响在于:它让用户习惯了以更高的效率来获取信息,用户不断地追求快,更快,更快!比如看电影,一部90分钟的电影,短视频创作者可能五分钟就给你讲完了,5分钟的短视频还不够,用户还能使用2倍速、3倍速来观看视频,直取其中的“精华”,去掉“糟粕”。
这种过于追求效率的后果是:
第一,内容生产者往往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吸引用户眼球上面,而不是内容本身;
第二,用户只追求最极致的“爽感”,而忽略了获取快乐的过程;
第三,用户刷新内容的频率,比内容质量更重要。
短视频比图文看起来更“爽”,但短视频却很难让用户跟图文一样沉浸下去,更难以形成有效记忆。一方面,短视频比图文增加了图片、语音两种介质,大脑储存起来更为复杂,另一方面,短视频的转换更快,如果是短视频深度用户,很容易刷掉上百条短视频内容,如此快速的信息转换,要在大脑中形成有效记忆,难度非常大。
短视频并非只有不好的一面,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短视频既无疑让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很多人过去可能连新闻都不看,但短视频让他们也能实时了解更多的新闻内容,即使是唱歌、跳舞、搞笑等看似无实际意义的内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让他们排解孤独感。
短视频已经改变了内容产业的风向。今年4月份,已经运营15年的老牌电商卖家交流网站派代网即宣布“我们决定停止运营派代网和派代的APP,集中资源在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做好原创内容,以及拓展新业务。”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向短视频转移,所以,如果将来用户感叹为什么好看、有价值的文字类账号“消失”了?也没必要惊讶,用户习惯会倒逼创作者往内容行业的“风口”转移,没多少人能坚持写图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