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前段时间,羽毛球涨价20%-50%冲上热搜那会,小柴还特意去各种平台搜了一下,每筒动不动一百多、接近两百的价格着实把小柴惊呆了!‍‍‍‍‍‍‍‍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巧的是,当时小柴也在闲鱼上搜过,满屏都是大量出售二手羽毛球的链接,比如「200个65包邮」「100个39包邮」「100个48包邮」……‍‍‍‍‍‍‍‍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当时小柴就好奇,真有人会买二手羽毛球?这些被打废了的羽毛球,买回去干啥呢?要是当废料回收,那不是B2B的事吗?‍‍‍‍‍‍‍‍‍

没想到,几个月后,随着羽绒服产业的集体塌房,以及媒体对这个产业黑幕的深挖,小柴的疑问,也终于被破案了。‍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原来,这些二手废弃羽毛球,都被拿去做羽绒服了……

看到这触目惊心、耸人听闻、丧尽天良的操作,多个相关话题,今天冲上了热搜——「二手羽毛球变身羽绒服」「曾经打过的羽毛球正钻进你的羽绒服」「一千克羽毛球做5件羽绒服」……‍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好家伙!当时,宣称百分之八九十羽绒填充、合格证、水洗标、羽绒充气标、吊牌一应俱全的儿童羽绒服,里面竟然一根羽毛都没有,全是飞丝,或者猪毛狗毛这件事曝光后,小柴就已经认为这是良知的下限了。「「有猪狗毛就是没羽绒!造假手段毒辣,他们对孩子下手了!」」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但万万没想到,就连飞丝也是二手的,而且还混合着羽毛球上大量的胶水一起被粉碎,制成更加劣质、甚至有毒的飞丝。

果然,为了赚取利润,丧尽天良后做生意这件事是没有下限的

那么这种用羽毛球制成的飞丝,有什么危害呢?据央视财经报道,二手羽毛球被回收后,在工厂,包括羽毛球上的刀翎毛在内,都会被打碎,然后被制造成飞丝。‍‍‍‍‍‍‍‍‍‍‍‍‍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打过羽毛球的都知道,这玩意上,一层一层厚厚的胶水啊!胶水怎么分离?分离不了,打碎穿在身上,岂不是天天吸胶水粉尘?这鼻炎还能好吗?

当然,这还不算啥,有些商家,还会在其中加入猪毛、狗毛等填充物,如果这些废料、毛有颜色,还会进行漂白供需。‍‍‍

而这个过程,据商家介绍,刀翎的毛骨很硬,打成粉碎毛后很容易出粉尘,并且毛梗上所含的胶水也无法处理,也只能被打碎混入其中。

如果有漂白环节,还会有大量的漂白残留混入其中,这些粉尘附着在毛梗颗粒上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而在工厂,这个生产过程,工作人员都是全副武装,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还戴着专业的防尘、防毒面具。‍‍‍‍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他们这么全副武装的生产,这也足以说明,生产环节,这些商家明明知道这玩意「有毒」,但他们还是将这些有毒的飞丝,添加进枕头、杯子、羽绒服,尤其是儿童羽绒服。‍‍‍‍‍‍‍‍‍‍‍‍‍‍‍‍‍‍‍‍‍‍‍‍‍‍‍‍‍‍‍

这些年,小柴接触过不少年轻的父母,被支气管炎、鼻炎折磨的孩子超过半数。

而数据也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大城市,有鼻炎的儿童占比高达30%-40%,还有据调查显示,高达95%以上的儿童曾经患上过支气管炎‍。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相关的呼吸道感染也被称为威胁第一的「儿童杀手」,数据显示,呼吸道感染相关病症占儿科门诊整体量的60%~70%,也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首要病因原来。

原来,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就在这里藏着。你们给孩子花钱买来的枕头、被子、羽绒服,里面慢慢的都是散不尽的漂白残留、胶水粉尘……

而家长们,也是屡次跑医院,就是查不出过敏源来自哪里,防东防西,就是没防住离孩子最近的羽绒服、枕头、被子。

不少「吃瓜群众」看到被挖出来的新黑料,也是个个都被惊掉了下巴!「不好的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这条命真的是各行各业都想要啊。到底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啊…… 」「你说啥,啥做羽绒服,羽毛球,是在跟我开玩笑吗,吓得我都不敢轻易买羽绒服了 」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那看标签还有什么意义!你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真的!」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的羽绒呢?羽绒也是有成本的。奸商们只能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欺骗消费者。对于这样的商家要罚他个倾家荡产! 」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那这些商家,明知道这玩意有害,为何还会昧着良心生产呢?而且这个产业从上至下,都互相包庇,没人站出来举报呢?‍‍‍‍‍‍‍‍‍‍

因为这样做,背后全都是惊人的利润。数据显示,羽绒类制品价格不便宜。

根据中羽协发布的公告显示,以90%白鸭绒为例,目前的市场价格约为420-550元/kg。也就意味着一件填充了300克羽绒的羽绒服,其羽绒成本为165元。白鹅绒为1000-1400元/kg,同样的重量,成本是白鸭绒的3倍。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而飞丝呢?据媒体报道,羽绒服中的飞丝价格大约在几十元每公斤,这是不是已经足够低价了。‍‍‍‍

按照羽绒服的成本构成,填充物也就是羽绒的占比一般在40%左右,而这类用了飞丝的羽绒服,也就是说,填充物的成本,大概也就是十几块。‍‍‍

那么换成用二手羽毛球做成的飞丝呢?据调查,一千克的二手羽毛球,可以做成五件羽绒服,而一千克的二手羽毛球,回收价格只要十几块钱,甚至不到十块钱

意味着填充了二手羽毛球制成的飞丝的羽绒服,填充物成本被压缩到了三四块钱,每卖出一件一两百的羽绒服,他们就能赚取百分之七八十的利润。‍‍‍

然而,他们无疑是在赚断子绝孙的钱。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灰色产业链,也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其中,有商家就表示:这种生意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外地的客户向他询价「高速超微羽毛粉碎机」相关产品,并且付款很爽快。‍‍‍‍‍‍‍‍‍‍‍‍‍‍‍‍‍‍‍‍‍

这些专门为粉碎二手羽毛球而定制生产的专业机器,一天就可以处理一吨毛片,同时还配套上了水洗和烘干功能,甚至还可以控制出料颗粒度的大小。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不仅回收二手羽毛球产业已经非常成熟,甚至还有专业的粉碎机器,而羽绒服厂家,也有着成熟的「废丝」采购渠道。

再加上之前报道过的,在某羽绒服产业园内完善的配套造假上下游,比如生产厂家、虚假合格证等辅料制作厂家,加上各种网店、直播到货、线下销售渠道,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到底有多黑,而且黑的多滴水不漏。

而这一次被曝光,也是他们做的实在太过分,把相关羽绒服产品售价卖到了低于成本价而被媒体怀疑,才被深挖、曝光,这是多么荒诞的啊!也足以说明,这个行业到底是烂到根了。‍‍‍‍‍‍‍‍‍‍‍‍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按照常理,但凡这个产业上,有一两个那么有良知的商家,早都被举报了,怎么能让他们嚣张这么多年。

那么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买贵的羽绒服就安全了呢?

事实上,并不是,在被爆出用二手羽毛球做羽绒服,儿童羽绒服翻车的同时,还有几个相关的热搜,就是大几百、甚至上千买回来的羽绒服,也存在拆开也是飞丝的情况。

比如昨天的一条热搜,还有这么一条——「女子称500元买鸭绒服填充物为飞丝」。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该消费者爆料,花499元购买了一件90%白鸭绒的羽绒服,剪开发现填充物全是飞丝。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该视频引发热议后,媒体联系到商家,工作人员表示今天早上十点已退款给消费者,涉事羽绒服回收给市场管理部,也下架了同一批次的货物。但究竟是不是飞丝,目前商家并没有明确的答复。

看到这一幕,有消费者则表示:「本来想买500的,现在只想买一百多的羽绒服,反正都是假的」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那么500的不一定是真的,那么一千的、三千的呢?

事实上,就算花三千,你也不一定能买到真的。比如下面这条热搜:「三千多买的羽绒服,拆开竟然是假羽绒

1千克做5件!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这行业越挖越黑……

据媒体报道,除了回收二手羽毛球,还有回收二手羽绒服的产业,他们用这些回收来的旧羽绒服,翻新成新的羽绒服,或者羽绒被,再次高价出售。

当然,这还没完,据回收翻新的商家表示,他们回收来的羽绒服,有很多是消费者几千块买来的,标签上写着90%白鸭绒,但拆开发现里面全是飞丝,根本不是羽绒。

你就说说,作为消费者,这样的事,你能怎么防呢?这是逼着咱们去考各种质检员,比如衣服质检员、食品质检员……

但是消费者为何会被逼到这地步呢?难道只是不良商家的问题吗?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 腾讯申请AI问书商标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近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5枚“AI问书”商标,国际分类为网站服务、通讯服务、广告销售、教育娱乐和科学仪器,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据媒体报道,微信读书在今年4月上线了AI问书新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微信读书的搜索框输入特定主题,借助AI技术快速获得相关的分析和解答。 天眼查信息:https://www.tianya…

    2024年7月10日
  • 帮扶培育“村民企业家”,拼多多点亮农业农村星星之火

    来源 / 砍柴网 作者 / 周兴斌 八月已过,平谷大桃的清香甜蜜还未让人忘却,紧接着便在金秋九月又迎来了迁西板栗的丰收喜悦。 然而在那桃林栗园之间,有两位朴实而又年轻的“务农人”也笑得格外的灿烂,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平谷的杨欣闻和唐山迁西的郭忠良。而让他们如此兴奋的原因在于,搭上了拼多多农货上行通道的平谷大桃和迁西板栗,正一步步带领着广大农村人民走向发家致富与…

    2022年9月23日
  • 北京经开区科创基金完成工商登记# 出资额10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亦庄国际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10.0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基金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北京亦庄国际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经开区…

    2024年7月18日
  • 轻医美的上游遍地“吃饱”?

    摘要:医美市场,没有创新?

    文丨罗弋

    出品丨消费最前线(xiaofeizqx)

    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已获受理。这家公司或许在普通的消费层面并不熟知,但要提及“光子嫩肤”,就不得不提到这家公司,2021年,奇致激光将激光技术与医疗美容结合,算是正式在“光子嫩肤”这一概念引入了国内的医美市场。

    这些年,以玻尿酸、肉毒素、皮肤再生产品和光电射频仪器为主的轻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并成功带飞上游企业。除了奇致激光,其他风口项目下的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也发展得如日中天。

    从行业角度来看,轻医美算是间接拯救了医美大市场。据悉,注射+光电的非手术医美在2020年爆火,凭借一己之力把原本萎靡不振的线下医美赛道从边缘线上拉了回来,根据统计,仅仅一年之内,以抗衰出名的热玛吉就增长了137.4%。

    时至今日,我国的轻医美市场规模扩张到798亿的规模,根据中信建投的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随着“光子嫩肤”第一股的到来,或许,这个行业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暴利。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在整个医美行业,分三大产业链。首先位居上游的显然就是奇致激光、华熙生物、爱美客这一类原料设备的供给企业;剩下两类分别是中介、代理经销商,以及各大美容机构。前者以新氧为代表,后者有Yestar艺星整形、华美、美莱等等。

    尽管站在一条产业链上,但它们的命运却不尽相同,医美上下游的毛利率天差地别。新氧数据显示,在整个医美市场,上游药品耗材的产品毛利率平均在50%-90%的范围内,净利润率在20-50%之间。

    而中游那些代理经销商平均毛利率在20%-35%之间,净利率水平在5-15%之间。下游美容机构,普遍毛利率在40%-70%之间,净利率只有10%左右。从奇致激光这类光电设备企业身后的资本布局,就能看出医美上游企业的日子多么风光。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仅光电医美上游产业链,就有芙迈蕾、南京佰福、雅光医疗、京渝激光、威脉医疗等超30家企业获得融资。而投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腾讯、小米、软银、IDG、北极光、高盛、高瓴……奇致激光背后站着的则是新氧。

    2222222222

    细看这些上游企业,家家赚得盘满钵满。

    奇致激光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上半年,奇致激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8亿元、2.4亿元、2.5亿元和626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883.4万元、3356.8万元、4022.3万元和1112.3万元,毛利率达到55.5%、57.8%、55.6%和59.9%。

    “玻尿酸大户”华熙生物跟主打“溶液嗨体”的爱美客毛利率也不容小觑。2023年上半年,爱美客实现营业收入14.59亿元,同比增长64.93%;净利润为9.63亿元,同比增长64.66%。去年,爱美客2022年的毛利率高达94.85%,比同年茅台还高。

    华熙生物发布2023年一季报,报告显示营收 13.05亿元,同比增长 4.01%,归母净利润 2.0亿元,同比增长 0.37%;其中毛利率 73.78%。对比以上三家,新氧的财报实在惨不忍睹,2023年第一季度,新氧总收入为3.1亿元人民币(4520万美元),同比增长3.2%。

    但即便处于增长状态,新氧净利润却在亏损,归属于公司净亏损为1190万元,2020Q1、2021Q1、2022Q1、2023Q1,新氧的净利率分别-19.66%、-12.87%、-22.37%、-3.58%。医美上下游的差距到底出在哪里?

    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成本,尤其是营销成本。

    这个行业烧钱的力度不亚于任何一个泡沫风口。以新氧为例,新氧在2022年四个季度以及今年Q1的单季度营业成本分别为1.07亿、1.05亿、0.94亿、0.88亿、1.14亿,营业费用分别为2.72亿、2.47亿、2.37亿、2.13亿、2.3亿。医美机构成本构成中,主要是营销成本,能占到总成本的30%-50%。

    相比于要疯狂营销的下游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基本没有这个困扰。因为一旦踏入营销泥潭,就连华熙生物都撑不住,一直以来,华熙生物跟爱美客几乎平分医美供货天下,但从2023年,华熙生物开始逊色。

    2023年半年报,华熙生物营收增速仅为4.77%,净利润增速还首次出现下滑,反观爱美客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始终在60%以上。原因无他,这几年,华熙生物逐渐开始面向C端消费群,如此一来,营销投入疯狂上涨。

    2022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高达30.49亿元,同比增长25.17%,其中线上推广费用17.22亿元,占销售费用的56.48%。医美的钱不是那么容易赚,上游独善其身,也是因为有下游在负重前行。

    医美赛道,跨界“上瘾”?

    医美供应链在年轻人从未消失的颜值焦虑中一度能“点石成金”。华熙生物跟爱美客大放异彩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在悄悄跨界医美赛道,尤其是一些医药企业。以华东医药为例,这家资深药企最典型的医美产品是1.8万一针的少女针。

    2021年4月,华东医药旗下子公司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告一出,股价就瞬间飙升,最大涨幅比例一度达到了120%。得益于少女针,去年,华东医药实现营收377.15亿元,同比增长9.11%;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8.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9亿元。

    2023年,这股跨界热潮还在继续。

    今年年初,云南白药宣布旗下的医美业务进入试运营阶段;4月份,复星医药宣布入局肉毒素市场;博瑞医药、常山药业也先后计划加入减肥药阵营,10月份,有消息称博瑞医药董事长亲自尝试减肥药,这则非官方的小道消息直接让博瑞医药股价上涨20%。

    此外,还有特一药业、江苏吴中、兴科蓉医药、四环医药、康哲药业……这些企业要么亲自研发产品,要么收购增添医美业务管线,总之,想要在医美市场分一杯羹的心思再明显不过,毕竟轻医美项目,如今也算是一项高端消费。

    华东医药有近乎两万的少女针,爱美客的高端玻尿酸每毫升也在五位数,其他项目中,以光电类的热玛吉为例,每次客单价在12000到20000元之间,光电类价位稍低的热提拉和Fotona 4D Pro,客单价也分别在8000到10000元左右,和5000到8000元之间。

    高昂的客单价能让企业快速实现产品盈利。

    但跨界也要承受不小的压力。以华东医药为例,这家医药公司为医美板块投入不少,企业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以近1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Sinclair,用来生产少女针,2021年、2022年又分别收购国际能量源医美器械公司High Tech和Viora,仅前者就耗资6.6亿元。

    这样投入所带来的后果就是2020年华东医药的营收、扣非净利润双双负增长。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华东医药营收为255亿元,同比下降7.7%;扣非净利润20.31亿元,同比下降2.36%。要知道,在此之前,华东医药上市20年几乎无亏损。

    此外,企业现在跨界医美也多少有些迟。

    这个行业一众巨头无论主要业务重心是什么,都在积极布局第二、第三业务线。去年,华熙生物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51%的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领域;爱美客则将下一步的计划放在再生材料与肉毒素上。

    昊海生科盯上了光电设备,2022年,公司花费2.05亿获得激光医疗设备厂商欧华美科63.64%的股权,开始涉足以奇致激光为代表的射频及激光美容领域。留给其他企业跨界的机会似乎不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目前的高端激光医疗设备,实际还在靠进口。奇致激光也好,昊海生科也罢,在市面上都打不过以色列飞顿与欧洲之星。此外,进口玻尿酸也占据着大约65%的市场份额,国家药监局批准的48款医疗器械玻尿酸中,有19款是来自8家国外厂商。

    没有技术,再怎么迎着风口跨界都是无能为力。

    医美市场,没有创新?

    在年轻人的话题中,医美的讨论度永远不过时。在小红书上,有关“医美”话题的总浏览量已达6亿人次,各种针剂与光电的消费热度持续数年,经久不衰。根据调查,在轻医美项目中,光电项目连续三年成为最受欢迎类目。

    数据显示,2022年光电医美项⽬GMV达43.63%,相比注射类和其他项目,光电医美仍为轻医美项⽬最“吸⾦”项⽬,同时也是轻医美项⽬第⼀⼤品类。注射项目中,玻尿酸仍然占大头。

    这不仅能反应出当下年轻人抗衰之心强烈,还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医美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至少这几年的创新力不足,迟迟没有突破性技术。就连行业相关人士都直言:国内医美一些关键技术在挂着创新的名义,持续研发。

    以华熙生物为例。这些年,华熙生物似乎陷在创新泥潭里难以脱身,甚至在从B端往C端走,但在C端的布局也仅仅是用玻尿酸原料为基底开发的商业化产品,一度从护肤品延伸到了零食饮料。

    333333333333

    例如华熙生物推出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 和透明质酸果饮品牌“休想角落”等三个品类。但以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来看,黑零和休想角落的月销量购买人数基本上还是在300-400+,玻尿酸水被频繁诟病智商税。

    事实上,华熙生物为研发所付出的投入不算少。

    年报显示,2022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约3.8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6.52%;近三年研发投入在总营业收入的占比,较上一年保持了稳定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36%、5.75%、6.1%。

    这其中,华熙生物尤其对新的生物活性物产品感兴趣。2022年华熙生物完成3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全年进行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有116项,涉及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等新赛道新领域。

    据公开资料披露,华熙生物目前已经在合成生物领域投入近20亿元,并通过这一技术已经开展多种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项目,但到目前为止,华熙生物还没有任何一项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产品上市,只有部分原料处于中试阶段。

    不创新不行吗?华熙生物稳坐国内玻尿酸龙头宝座,看似前路没什么曲折。但玻尿酸从原料到终端产品,价格都在逐年下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4成,并且未来还有下降趋势。

    巨头显然不能切断创新,只啃老本。

    再看光电产品的发展,一直以来,光电医美设备都参差不齐。据中航证券,消费者在持牌/非持牌医美机构能够接触到被称为“射频医美器械”的设备数量超过200种,但多数器械属于无显著疗效的“山寨设备”,仅有30余种在欧洲、美国、日本或韩国通过当地医疗器械认证。

    截至2021年10月,国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射频医美器械其实只有21款。正在IPO的奇致激光也曾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接连失利。此前,奇致激光因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医疗器械,被武汉市食药监局警告,责令停止生产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并处罚款10000元。

    巨头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玩家,医美乱相背后一出出悲剧与技术创新停滞有莫大的关系。

    消费最前线,曾用名锦鲤财经,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公众号:xiaofeizqx。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2023年10月26日
  • 优地机器人增资至3.5亿

    #优地机器人变更为股份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优地机器人(无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非独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名称变更为优地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707.9万人民币增至3.5亿人民币。 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顾震江,经营范围含机器人设备、人工智…

    2024年8月7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邮件:9392979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