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靠段子、审丑等走红的网红们,因为集体性的弄虚作假,翻车的翻车,被封的被封,直播带货这条路子,他们是越走越难了。
带不动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成了这类网红的宿命。
他们有人尝试刷单,骗取商家坑位费,有人盯上三无产品,上演最后的疯狂,然而,家人们对这类网红带货祛魅势不可挡。
但俗话说,只要有流量,就能变现,带不动货的网红们开始换赛道了,这一次他们通过剧情演绎式直播,一边打造霸道总裁、家族纠纷等等人设与剧情,盯上了老年人的养老钱。
就比如今天的一条热搜——「主播一声声干妈骗走独居老人55万」。
对于一些人认干爹干妈骗钱的事,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但那些案例,都是那些卖保健品、保险的线下销售为主,这怎么,这群人是直接把相关套路搬上网,腿也不跑了?
这是一则来自央视财经调查报道的典型案例,看完小柴发现,当年那群线下认干爹干妈简直弱爆了。
小柴同时直呼,到底是谁,给这些衣冠楚楚却丧尽天良的诈骗犯搭台的呢?
大家都知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短视频平台的疯狂下沉与渗透,「网瘾少年」这个词,逐渐被「网瘾老年人」取代,因为那些无数孤独的老人,沉迷手机,已经超过年轻人了。
本来,让孤独的老年人,有手机及丰富的娱乐内容陪伴,是一件好事,然而,面对这庞大的流量,老年人上网这件事,已经成了一门巨大的生意。
尤其在直播带货火了后,养生保健、古玩字画、开石头、开蚌等可以说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但随着这些市场被玩坏,把所有人榨干后,他们敏锐的换赛道了。
记者发现,在某直播平台的一些主播账号内容及直播间,他们不再喊家人们了,而是直接改口爸妈、干爹干妈。
好家伙,他们这是知道「家人们」这三个字,被他们玩坏了?开始准备再毁掉「爸爸妈妈」人世间最美的四个字吗?
甚至还有些主播,每次的开场介绍都是「我是你们的儿子**」
在他们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中,他们编撰出各种博同情、立人设的剧本,雇佣各种演员,现场演绎,比如有人像连续剧一样,直播找妹妹,也有人像连续剧一样直播上演家族纠纷。
而这些剧情,要么卖惨博同情,要么立不差钱霸道总裁的人设、要么立正能量人设,吸引老年群体的关注。
他们先是通过这类剧情式内容,骗取老年人的打赏,同时高价买一些商品或保健品给老人。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那些关注了主播,并经常观看其直播间内容的老人,则会成为他们最终的猎物。
比如,据一位上海的姜女士之前发现其姨妈频繁被某平台一位自称「正能量情感主播」的男主播各种助人故事吸引,成功打动了其姨妈的心。
为了支持这位助人主播,一开始其姨妈在直播间里打赏、购买玉石手串和养生保健品等商品。其中,购买的商品还有好几万的床垫。
在博取信任后,主播在直播间里认起了干妈,一来二去,关系是越来越熟络,助人主播的獠牙也随着露出来了——找其姨妈借钱。
在节目晒出的聊天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主播到底有多丧尽天良,一口一个妈妈,叫的比自己亲妈还亲。而从这位姨妈的口气也不难看出,她是真的对这个主播好,掏心掏肺那种。
借钱的理由有没钱回家,有患胃癌早期需要治疗费用,还有女朋友怀孕做手术等等,而看到这位一位助人好人主播「落难」,善良的姨妈深信不疑地提供了经济支持。
没出多久,其姨妈的积蓄全部被掏空,甚至还借了数万元的外债用来支持这位主播。
直到其姨妈一分钱也拿不出来,这位主播干妈也不叫了,在直播间里,也被当成了空气一般的存在,这时候,其姨妈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直到2023年底,当男主播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她时,唐女士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姨妈选择了报警。警方调查发现,这名男主播非常狡猾,他使用了多个微信号并以不同身份与唐女士交流,甚至专门驾车来看望唐女士来消除她的疑虑。
幸运的是,2024年1月,嫌疑人毛某在陕西华山风景区一家酒店落网。检察机关核实后确认,自2021年以来,毛某通过这种方式共骗取唐女士近56万元人民币。
而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直播间里认干爹干妈,直呼爸爸妈妈也逐渐成为藏在暗处,专骗老年人的一种常态。
除了把自己包装成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好人,有些还会扮演霸道总裁,并雇佣大量的演员,将剧本拍成「连续剧」博取关注与老年人的沉迷、信任,最终达到骗钱的目的。
无数孤独的老年人也正在被直播间里一声一声的「爸爸妈妈」围猎,掏空积蓄,搭上养老金,甚至不惜借贷负债支持这些主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被曝光的类似主播有多位,比如有网友列出来的有几十个这样的团队,这些团队「长期以虚构剧情,以欺骗形式获取老年人同情心,然后卖货变现。 平台保护至今未被封,这背后的保护伞多强大? 」
但神奇的是,如果相关部门不动手,就算媒体再怎么盯着爆料,平台对这些主播也是各种开绿灯,就非常神奇了。
在该热搜话题评论区,不少吃瓜群众纷纷现身吐槽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我妈天天沉迷网络主播被拐认亲不可自拔,很低级的演技,老太太深信不疑」「这叫情绪价值,我爸买了几万的情绪价值」
也有人表示:「利用老年人的亲情心理,编造虚假的故事实施诈骗,这种行为太恶劣了」「乱七八糟的短视频,成了一些中老年人的精神鸦片」
也有网友表示:「拉群、上托、直播、群骗……其实,这是直播电商的更高级模式,只有骗子才能将其发展到这种高度。 」
只是,我们的网络环境,为何走到这一步了呢?事实上,按照如今各大平台宣称的技术创新,这类明显带有虚假剧本演绎的内容,完全可以一开始就扼杀在摇篮里。
甚至卖的那些保健品、玉石、床垫之类的产品,难道平台就没有任何审核?
尤其在算法推荐上,他们给老年人精准推送这些内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些主播,不管是投流,还是卖货,平台都是利益链条上的主角之一,而从商业角度来看,对于平台来说,不能变现的流量没有意义,所以在内容的推荐上,平台的目的,存不存在将变现放在第一位呢?
而关键的是,平台作为搭台者,以及分钱者,为何每次爆出这样的事,他们把自己会洗的一干二净,这合理吗?
科技发展是柄双刃剑——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年了,然而,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句话的威力,还是在直播平台崛起之后。
这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一边在流量倾斜打造网红标杆,而为了让这些流量能够更高效的变现,他们另一边又通过算法、AI,精准的制造一个又一个的信息茧房,让无数人在自己的舒适区、认知区越陷越深……
你要养生,你看的就是养生专家、养生产品;你要学习找副业,你看到的就是各种9块9入门的技能课;你喜欢古玩字画,你看到的就是几千块钱齐白石的「真迹」「50元字画直播卖1万暴赚五百万,一起分赃的平台为何能脱身?」
再叠加短视频、直播平台强互动的社交属性,一旦平台匹配到的镰刀与你的认知同频,那流量就已经等于变现了,轻而易举的各种离谱收割,就像雨后的春笋,疯狂生长。
而像直播中通过虚假剧情演绎认干爹、干妈,榨干老年人的骗局,只是高科技直播时代,无数镰刀中的一把,被割的今天可能是老年人,明天有可能就是大学生,后天就有可能是你和我,没人躲得过去。
只是,一直让小柴搞不明白的是,不管是卖假货,还是诈骗,最后,网红们似乎都会付出代价,而给这些诈骗网红搭台、分赃的平台,每次都能成功抽身。
甚至作为相关利益链上重要的分蛋糕者,平台每次上岸,都能滴水不沾,这或许也是类似的事情,变本加厉上演的原因吧!
俗话说,治病得治本,直播行业乱象不止背后,或许我们一直只是在治标,那个藏在背后分钱的「本」从未动过……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号
编辑|谭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创造权威IP 赋能创业者——IP百创